原標題:扶貧+扶智 全省低收入農戶人均增收1.2萬元
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江蘇省圍繞蘇北脫貧攻堅重點縣、區發展需求,組織開展一系列先進適用技術和科技人員精準對接活動。5月22日,省科技廳在南京召開科技精準幫扶人才成果對接會。
據悉,在目前省定低收入人口中,蘇北五市占91%。江蘇以蘇北“12個脫貧攻堅重點縣”、“六個重點幫扶片區”和駐隊扶貧縣為主要對象,開展科技幫扶工作。
省科技廳農村處調研員顧俊介紹,明確幫扶對象后,扶貧堅持產業幫扶和智力幫扶相結合,提升內生動力。一邊利用當地特色資源,圍繞特色產業發展需求,加快適用技術推廣,一邊選派科技特派員依托農村科技服務超市等載體,深入基層提高科技創新創業與服務技能。近三年來,全省共實施科技項目110項,帶動低收入農戶增收1276.5萬元,低收入農戶人均增收達1.2萬元。培育了設施蔬菜、經濟林果、特色畜禽、特色水產等一批地方特色富民產業。
圍繞富民增收目標,各地科技主管部門積極組織企業、高校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對接。在會上,江蘇省農科院、南京農業大學、揚州大學以及南京林業大學分別拿出各自最適宜蘇北貧困地區轉化應用的“短平快”農業科技成果進行推介。其中,省農科院采用小麥機械勻(條)播技術,可增產3%以上,畝節本增收60元以上;特用玉米高效生產技術鮮食玉米畝效益可達2000元以上,畝效益比種植粒用玉米提高了200元以上;采用稻蝦連作技術,畝效益3000元以上。南京農業大學的不結球白菜周年高效栽培技術、蘿卜優良品種和生產技術;揚州大學的啤酒大麥栽培技術、稻麥秸稈人造板制造等技術也同樣受到關注。
省科技廳副廳長段雄認為,經濟薄弱地區有著獨特的生態環境和資源稟賦,關鍵在于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的相互銜接。扶貧中引導企業等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科技幫扶中來,鼓勵科教單位發揮學科和人才隊伍的優勢,形成長期穩定的技術支持,走出帶動低收入農戶增收致富、跨越發展的新路子。(魏薇)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