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2018年陜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發布。一串串數字詳細詮釋了過去一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新成就和新進展。全省追趕超越邁出新步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上新臺階,經濟發展呈現“總體平穩、活力增強、質效提升”的良好態勢,來之不易的成績折射出經濟“四穩、四強、四升”格局。
陜西省統計局局長張曉光解讀說,在2017年經濟增長8%的較高基礎上,2018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較上年增長8.3%,高于全國1.7個百分點,穩定在中高速增長區間。全年各季度GDP增速均保持在8.3%以上,是2015年以來最好水平,年內波幅僅0.3個百分點,經濟增長的穩定性不斷增強。全年地區生產總值24438.32億元,為我省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奠定了良好基礎。
2018年,全省生產總值增速居全國第5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居全國第5位;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居全國第9位,其中民間投資增速居第3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居全國第9位;進出口增速居全國第3位。
2018年全省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持續發力,優質供給加快增長,新業態蓬勃發展,新市場主體不斷壯大,發展的后勁進一步增強。
從產品看,市場主體積極適應消費需求升級,代表工業發展新方向、技術附加值高、符合消費升級方向的產品生產形勢良好。全省新能源汽車、光纖、工業機器人、太陽能電池產量分別增長70%、51.3%、36.9%、19.4%。
與此同時,優質供給加快增長,新業態蓬勃發展,網上零售、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與傳統商業模式和消費模式融合滲透,已成為消費增長的新動力。
2018年全省經濟穩定增長的同時,群眾獲得感不斷提升,企業利潤高速增長,財政收入質量提高,綠色發展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態勢日趨明顯。2018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28元,較上年增長9.2%。脫貧攻堅力度不減,全年貧困人口轉移就業28.8萬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房竣工9.1萬套,危房改造7.9萬套,經濟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眾。
環境治理成效進一步顯現。全省PM2.5平均濃度下降10.5%;平均優良天數242.8天,增加4.3天,全省絕大部分地區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綠色發展的成效正在不斷顯現。記者 張維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