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村里很多人不理解甘老將軍為什么要回來種田,如今60年過去了,大家都明白了。”全國政協委員、民建江西省委副主委、江西農業大學副校長劉木華告訴記者,這是他2018年在江西省蓮花縣坊樓鎮沿背村調研時,聽一位七旬老人說的。
據劉木華介紹,1957年,時任新疆軍區后勤部部長的甘祖昌將軍決定解甲歸田。為了改變家鄉農村的落后面貌,29年來,他帶領鄉親們修建水庫、開墾荒田……如今的沿背村,人民安居樂業,阡陌交通,當地老百姓一致認為,這是甘祖昌的功勞。
“了解‘將軍農民’甘祖昌為家鄉做出的貢獻后,我意識到,要想實現鄉村振興,‘告老還鄉’是一條出路。” 劉木華表示。“告老還鄉”是我國古代官吏遵循的一種文化傳統,也是古代富商遵循的社會傳統。“從家鄉走出去,通過科舉考試成為官吏,或者外出經商,到了一定的年紀,回到自己的家鄉,利用自己的才學和資源助力家鄉的發展。”
劉木華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特別是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大量農村人口進入城市發展,成為公職人員、科教文衛等領域專家,這些人在城市退休后,大部分都不能再被社會充分利用,是一種資源的浪費,當前現實又使這些人很難回到農村。“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很多退休人員是有能力、有想法為家鄉貢獻自己力量的,但是不知道該怎么去做。”
那么,如何才能讓“告老還鄉”落實到位?既能讓城鎮退休人員發揮余熱,又能讓鄉村振興的發展得到人才。劉木華提了兩點建議。
“第一,要營造‘告老返鄉’文化傳統的社會氛圍,讓農村的老百姓能理解這些回到家鄉的老同志。” 劉木華表示,首先,要做好頂層設計,使全社會重新認識“告老還鄉”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價值。其次,樹立典型,通過典型人物的宣傳增強鄉賢服務家鄉的信心和勇氣,讓新鄉賢成為鄉村振興的組織者和推動者。再次,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將“告老返鄉”作為一種制度來實施,甚至將“告老還鄉”作為現行離退休制度的一種模式進行倡導和執行。
“第二,制定鼓勵實施‘告老返鄉’的政策措施。如今的新時代,城鄉差距越來越小,農村生活的舒適度和便利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有關部門應從‘用’‘住’‘養’三方面著手,讓‘告老返鄉’更好地落地。”
“用”即鼓勵全國各地制定“告老還鄉”聘用制度,提供平臺給返鄉的技術人員、工商企業人士等,補充鄉村教師、醫生、農業技術人員等方面人才的缺失。
“住”則是幫助“告老還鄉”的人獲得一個條件完善的居住地。政府可為他們在農村租房、繼承父母房屋居住使用權、土地租賃等方面提供幫助和支持;同時,在他們修繕父母房屋或租賃住房等方面創新機制,允許對房屋做一些改造和修理。
“養”指的是一種農村田園養老方式。當地政府應加快補足農村交通、生活設施、衛生條件等方面的短板。大力改善鄉村醫療環境與水平,建立社保、醫保全方位覆蓋的網絡。構建農村連接城市中心醫院等機構的遠程協作醫療服務,建立心臟病等突發急性病的快速響應機制等。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