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連任的十一屆省政協常委、委員共話政協情
王湧:積極響應國家“精準扶貧”的號召
李娟娟
“能為政協事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我感到由衷的喜悅和快樂!”省十一屆政協常委王湧說,5年的任期雖然短暫,但它的影響力卻始終存在,正是有了政協這個平臺,我們才能更好地凝聚各界精英智慧,建言獻策促進國家建設,服務社會發展。
作為政協委員,王湧深刻認識到人民政協根植于中國歷史文化,產生于近代以后中國人民革命的偉大斗爭,發展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光輝實踐,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同時深切感受到政協委員在履職過程中所承擔的社會責任。
“作為一名政協委員,理應積極主動地發揮委員在本職工作中的帶頭作用、在政協工作中的主體作用和在界別群眾中的代表作用。”王湧說。
5年來,王湧在履職實踐中關注社會和百姓的問題與訴求,珍惜每一次調研和考察的機會,累計參加政協組織的各類調研活動9次,提交提案和大會發言材料12件,在政協全委會和常委會上作大會發言4次。積極響應國家關于“精準扶貧”的各項政策和號召,帶頭捐款100萬元,發起陜西省各界愛心濟困協會并擔任副會長,近5年個人及企業累計捐助款物500多萬元用于扶貧幫困。
王湧說,“雖然我不再擔任省政協委員一職,但我始終相信,我們老委員永遠是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我們永遠與政協事業心心相連。”
馬忠科:一入政協門終生政協情
李欣怡
“回顧這些年在政協履職的經歷,就像過電影一樣,一幕幕浮現在眼前。”感謝省政協給委員們營造了溫暖的大家庭氛圍,搭建了優質高效的工作平臺。在擔任省十一屆政協常委期間,馬忠科共提交了37份提案,其中“關于開通西安直飛澳大利亞航班”等三份提案,連續三年被評為“優秀提案”,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
2015年,在督辦《關于開通西安直飛澳大利亞航線的提案》時,調研組前往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調研,最終促使西北首條直飛澳洲航線于當年11月正式開通。受此帶動,西安直飛墨爾本和西安直飛新西蘭兩條航線隨后也相繼開通。
對于政協,馬忠科始終有一份不舍和留戀。從擔任省九屆政協委員,到擔任省十屆、十一屆政協常委,從33歲“最年輕委員”,到成為一名“老政協人”。“在省政協的工作經歷彌足珍貴,對我個人品行的養成和工作能力的提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馬忠科也和大家一起做了很多有意義的工作,譬如,積極組織港澳海外聯誼交流活動,講好陜西故事,邀請他們來陜西實地考察,為他們感興趣的項目牽線搭橋。
“一入政協門,終生政協情。”馬忠科坦言,是政協教會他不忘初心,也深刻體會到,政協委員身上一份沉甸甸的責任。這種責任要求委員情系民生,建言獻策,履職盡責,為陜西的建設發展和追趕超越作出貢獻。
馬忠科雖不再擔任省政協委員,但他表示今后也一定會繼續秉持和弘揚省政協的優良傳統,不忘初心,牢記責任,一如既往地為陜西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一己之力。
尹愛平:政協讓我感受到家的溫暖
記者 李榮
“政協就像一個大家庭,在這里能讓我感受到家的溫暖。”10月16日,在省政協召開的向不再連任的省十一屆政協常委、委員頒發紀念證牌儀式上,回想起自己擔任政協委員中的點點滴滴,十一屆政協委員、西安交大一附院腎臟病醫院副院長尹愛平很是感慨。
尹愛平說,在政協這個大家庭里,委員沒有上下級關系和利益沖突,公開和私下討論發言更沒有太多的顧忌,能夠超脫地域和身份的限制,反映出真實情況和問題,經常碰撞出思想火花。
尹愛平很珍惜政協委員這份榮譽,每年省兩會,她都積極提交提案,認真履職。
在2012年省兩會上,針對慢性腎臟病透析費用過高問題,尹愛平向大會提出《關于提高新合療透析病人的報銷比例的提案》,建議提高慢性腎臟病透析患者門診報銷比例,該提案受到陜西省衛計委的重視,也為眾多慢性腎臟病患者帶去了福音。
翻看尹愛平提交的提案目錄,大多數都是圍繞醫療健康衛生問題。
“我是一名醫生,更能理解病患的痛苦和困境,我有責任和義務為他們代言。”尹愛平說,在擔任政協委員期間,她通過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見證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段歷史,也見證了陜西醫療健康水平邁上新臺階。
尹愛平表示,雖然不再擔任政協委員,但作為一名“退休”的委員和一名在職醫生,她將繼續關心、關注政協的工作,爭取為政協事業發展和陜西健康衛生事業貢獻力量。
崔榮華:政協就像我的家,我要“常回家看看”
李娟娟
“在我眼里,省政協就像一個溫暖的大家庭,我們像親人一樣相處了五年,有些甚至相處了十年、十五年,今天和大家再次相聚,我感到非常高興。”省十一屆政協委員崔榮華坦言。
從2003年到2018年的15年來,崔榮華通過參政議政,見證了省政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充分發揮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三大職能,謀全局、議大事、獻良策,助推陜西經濟社會不斷追趕超越。崔榮華發揮自己在經濟領域的優勢,情系產業、心系民生,深入調查研究,積極為陜西發展建言獻策,共向省政協提交了52件提案。她說,“長期從事委員工作,開闊了我的視野、提升了我的素質、鍛煉了我的能力,促進了我個人的不斷成長。”
崔榮華不僅是政協委員,還是一位民營企業家。這些年來,她在陜西累計投資綠色建筑項目38個,建筑面積1200萬平方米,為15萬居民提供安居生活。她表示,在政協履職期間,內心深切感受到陜西對民營企業家群體的重視,民營企業家的政治待遇不斷提高,增強了民營經濟發展的信心,推動民營經濟為陜西振興作出更大的貢獻。
“雖然我不再擔任省政協委員,但委員的使命和擔當,會一直激勵我為陜西振興、為中國夢的實現更加努力工作!政協就像我的家,我要‘常回家看看’。”
郭壽寶:履職往事是我一生的寶貴財富
記者 原登榮
10月16日,在省政協召開的向不再連任的省十一屆政協常委、委員頒發紀念證牌儀式上,提起5年的委員經歷,十一屆省政協委員郭壽寶直言:“陜西政協這個大家庭教會了我很多,是我人生路上的良師,我在調研和參會中得到成長。”
郭壽寶說:“雖然已經不再是省政協委員,但是省政協依然牽掛著我們,沒有忘記大家,這讓我很感動。”
作為西安索寶影視文化傳媒公司董事長,郭壽寶更關注陜西文化產業發展。2016年,他參加了省政協文教委組織的“推動我省重大文化項目建設”調研。他表示:“在韓城看到文史公園、司馬湖等一系列文化項目,我被這些集商業、娛樂和生活為一體的項目深深震撼。”
也正是這次調研,讓郭壽寶意識到:“有文化才有品位,只有把歷史和文化融入旅游等第三產業,才能更容易被大家接受,才能帶來更多經濟效益。”
作為一名文化界別的委員,郭壽寶在提案中自然把關注點放在了陜西文化產業繁榮上。2017年兩會,他提交了《文化+金融模式,助力文化繁榮發展》的提案,建議相關部門能有效解決中小民營文化企業融資難問題。
郭壽寶介紹:“這個提案提出后,省財政廳、省文化廳、省金融辦和省地方稅務局積極辦理,針對我省中小民營文化企業融資難問題做了詳細研究,并出臺了簡化信貸審批手續、提高融資效率等相關政策,我對這件提案的辦理結果很滿意。能為陜西文化事業出力,是我的榮幸,更是作為一名政協委員的責任。”
“一天政協人,一生政協情。”郭壽寶說,想起以前的履職往事,除了欣慰就是感動,感謝省政協給了我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平臺,是我銘記一生的寶貴財富。
李笑娟:對“政協大家庭”充滿感激
記者 吳軍禮
“對于政協大家庭,我充滿了留戀和感激,今后將繼續支持、關注政協工作。”省十一屆政協委員李笑娟回顧履職經歷時說。
作為軍工行業從業者以及省政協科技委員會委員,李笑娟歷來積極參與和軍民融合、科技成果轉化等議題相關的專題調研和協商會議。
2015年10月,在省政協召開的“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助推創新驅動發展”專題月度協商座談會上,李笑娟作為發言代表,針對科技成果轉化中“產學研”脫節、科技與經濟“兩張皮”等問題,提出了實施“產學研”深度融合、調動科技人員成果轉化積極性等建議。
2017年6月,省政協科技委就“軍民科技融合創新發展”主題實地調研。調研座談中,李笑娟針對軍民融合中的信息壁壘問題發言說:“軍民融合信息不對稱,軍工單位不明確市場信息,民營企業不了解軍工單位需求,‘軍轉民’與‘民參軍’要找到技術和制度上的雙重突破。”
此后的8月23日,省政協召開“軍民科技融合創新發展”月度協商,李笑娟爭取發言機會,在會上提出了軍民融合中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讓軍工單位實現從“要我融合”到“我要融合”、從“要我轉”到“我要轉”等建議。
“這些年履職中,機關同志的嚴謹敬業,政協委員們的積極踴躍,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李笑娟說。
賈四貴:政協幫助委員實現了自身價值
記者 張晶
“委員就要說別人不敢說的話!”賈四貴說,政協是非常廣泛的參政議政渠道,只要發現社會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問題,通過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這些問題還是能夠得到解決的。
賈四貴是國內知名的剪紙藝術家,曾擔任省政協委員15年,擔任延安市政協委員20年,有著豐富的委員履職經驗。
賈四貴感慨地說,政協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臺,提案是非常重要的履職方式。“寫提案之前要充分調研,想要知道桃子的味道自己首先要嘗一嘗。”
“西京醫院門口原來沒有人行天橋,委員通過提案形式反映后,半年就建起了天橋。委員提案解決實際問題的例子太多了!”賈四貴說,除此之外,他印象最深刻的還有,2003年左右來西安旅游的人,不少人把西安稱作“賊城”。“當時我心里就很不舒服,西安這樣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怎么能背上這樣的名聲!”賈四貴自己去火車站等地調研,果然發現一些地方不僅小偷多,秩序也差。后來發現,陜西多數城市的火車站,治安問題都不容小覷。針對這個問題,他提出了提案,建議火車站等公共場合多安裝攝像頭,多派公安巡邏車。
賈四貴回憶,當時的提案得到了省公安廳和省高院的重視,開始著手治理,西安慢慢脫掉了“賊城”之名。
時間過去太久了,這位老委員對當年的細節記得依然很清晰,講起過去的經歷,他還是為自己身為政協委員而感到自豪。
35年的履職經歷,賈四貴對政協充滿了感情,他說政協不僅提供了建言獻策的渠道,也幫助委員實現了自身的價值。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