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最近,美國一樁有關“酸堿體質”說法的訴訟在國內引起較大反響。不少網友稱,自己和父母都曾看到過國內一些保健品的廣告里提到“酸性體質容易生病,乃至引發癌癥,堿性體質才能保持健康”等“酸堿體質理論”的言論。陜西省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張英表示,人的體質沒有酸性或堿性之區別,始終保持在pH7.4左右。實際上,不管你喝什么水或吃什么食物,都不能改變身體的酸堿平衡狀態。酸性食物和堿性食物都是平衡膳食的組成部分,都是合理營養必不可少的。
□ 記者 李鵬
盡管近十余年,醫學、科學、科普界人士一直在澄清“酸堿體質”說法的偽科學實質,但市面上仍存在眾多宣傳改變“酸堿體質”的保健、飲食產品。
記者調查發現,主打“酸堿平衡”的書籍、保健品等在不少網絡商城上都有銷售,甚至有商家稱備孕時保持“堿性體質”有利于生男孩。陜西省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張英表示,人的體質沒有酸性或堿性之別,酸性食物和堿性食物都是平衡膳食的組成部分,“酸性條件容易罹患癌癥”等說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老年人深信不疑
記者梳理發現,在十多年前國內就有發表關于酸性體質對健康有害的文章。而在羅伯特·楊發布《酸堿奇跡》一書后不久,相關的理論文章和書籍開始明顯增多。
走訪中,不少老年人對“酸性體質論”的說法仍深信不疑。采訪中有的老人表示,大多數肉類食物都是“酸性”的不易多吃,而大多數蔬菜則是“堿性”,多吃堿性食物能夠維持體內酸堿平衡。也有老人認為,血液酸度增高后,體內新陳代謝減弱,血液循環也減慢,人就容易衰老。
更有一些老人認為,通過調節人體內環境的酸堿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胎兒的性別,女性多吃些酸性食物可以提高懷女孩的概率。
人體酸堿性是“偽命題”
陜西省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張英表示,近年來她也曾不斷聽到“堿性食物抗癌”“堿性水抗癌”等傳言。認為“酸性體質的人容易患癌,而堿性食物和堿性水能改變人的酸性體質,從而起到抗癌的作用”。
張英表示,此說法流傳很廣,不少人信以為真,相信酸性食物不好,“酸性體質”危險。有的人甚至改變了飲食行為,追求“堿性食物”,規避“酸性食物”。特別是有些癌癥患者,盲目采用“抗癌食物”,而忽視合理營養,結果造成了營養不平衡。
“實際上,人的體質沒有酸性或堿性之區別,始終保持在pH7.4左右。實際上,不管你喝什么水或吃什么食物,都不能改變身體的酸堿平衡狀態。”張英介紹,酸性食物和堿性食物都是平衡膳食的組成部分,都是合理營養必不可少的。
張英舉例說:“胃液pH值約為1.5,胃是人體酸度最強的器官,但并不是發生癌癥最多的器官。研究發現,癌癥的發生與很多因素有關,但至今還沒有任何研究證明,癌癥的發生與飲食的酸堿性或環境的酸堿度有關聯。由此也說明,酸性條件容易罹患癌癥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從營養學角度來說,健康飲食主要還是提倡膳食金字塔,也就是谷物、蔬菜水果、肉蛋奶,逐級遞減的飲食結構。”張英表示,膳食金字塔的設定是根據人體需要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元素來規劃的,與酸堿性毫無關系。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