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醫藥產業受到兩會代表、委員們的重點關注。
根據目前公開資料整理發現,醫藥產業的創新發展多次被提及,其他熱點問題的討論也不絕于耳,如兒童用藥安全、公立醫院改革、分級診療、仿制藥一致性評價以及藥品招標采購等問題。
·創新呼聲迭起
醫藥創新涉及公眾用藥需求、藥品質量和療效以及藥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多方面,重要性不言而喻。
多位兩會代表、委員認為,當前中國的醫藥創新迎來了較好的制度環境。不過,創新藥發展仍有難關待跨。為此,兩會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全國人大代表、貝達藥業董事長丁列明建議,創新藥獲批上市后可以直接掛網采購,無需再進行集中招標采購報價議價環節,以便盡早造福于民。
全國人大代表、恒瑞醫藥董事長孫飄揚則建議,繼續優化新藥上市審評審批流程,逐步改變目前逢審必查的趨勢,實現生產現場檢查和臨床實驗現場檢查同步進行,出臺關于滾動提交數據的具體流程和要求等。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研究員岳秉飛則給出了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議。
值得注意的是,在藥物分類中,中藥作為民族藥,其創新發展受到較高關注。“創新是中藥的出路之一,很多中藥有其物質基礎,在此基礎上真正發現有效的部位、有效的成分進行創新,就變成了中華民族自主的創新藥。我們要把真正能開發成創新藥物的藥開發出來,讓中藥實現真正的現代化。”全國人大代表、康恩貝董事長胡季強建議。
中藥的創新發展和國際化離不開政府的支持,中醫藥的國際化依托于中醫藥龍頭企業的支撐,中藥的現代化和國際化需要大品種支持,希望政府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以科技造就精品,打造中醫藥企業航母。
·兒童用藥安全
創新是滿足公眾用藥需求的重要抓手,公眾用藥需求中,安全性又是重中之重。而兒童,由于各器官發育未成熟等原因,其用藥安全更受關注。
據統計,2016年我國0-14歲兒童占總人口16.6%,患病兒童數量占總患病人數的比例超過20%。作為藥品消費的特殊群體,兒童藥品的種類占藥物總量的比例卻不足10%。我國3500余種化學藥品制劑中,專供兒童使用的所占比例不足2%,兒童專用藥品嚴重匱乏。
為解決兒童用藥存在的問題,馮丹龍認為,要成立全國兒童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分析研究兒童的不良反應數據,實現數據全國共享,及時反饋信息并更改說明書。
·聚焦醫療痛點
在藥品之外,政府工作報告關注到了醫療服務領域,提出要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建設,推進分級診療,在醫療、養老、教等多領域推進“互聯網+”。
全國政協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衛計委主任馬秀珍指出,當前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雖得到有效緩解,但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健康的新需求和目前醫療服務供給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未全面消除。而看病難、看病貴也一直被認為是當前醫療的痛點。分級診療,作為合理配置醫療資源、促進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的重要舉措,被寄予厚望。
作為推進分級診療的重要一步,家庭醫生培養問題也備受關注。全國人大代表、奧克斯集團董事長鄭堅江認為,我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存在醫生數量、結構不合理以及配套政策、資源不到位的問題。為此,鄭堅江建議,可以試點家庭醫生簽約市場化,考慮獨立醫生、私人診所、民營醫院等社會資本進入,以市場競爭機制激活家庭醫生動力;注重提高簽約團隊的專業性、結構性,團隊應有兒科醫生,康復保健師,為簽約人群,特別是重點人群提供針對性、個性化、高質量服務。
全國人大代表、天明集團董事長姜明亦建言:通過政府充分開放授權,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引導社會資本在商業保險、藥品配送、移動應用開發運營等為家庭醫生提供配套環境,提高服務能力。
此外,全國政協委員、三胞集團董事長袁亞非關注了醫養結合問題。在袁亞非看來,長期護理險也將為居家護理服務的推廣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因此建議政府鼓勵長期護理險與居家養老機構合作,從補貼力度、稅收優惠、人員培訓等方面給予支持。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