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西學東漸,尤其是現代科技高速發展以來,歷史悠久的中醫學,無論在理論的傳承創新,還是在臨床實踐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挑戰。面對挑戰,中醫的發展,需要堅持以中醫理論體系為主體,依靠實踐,在守正的基礎上,采用和吸收其它學科的理論和技術,豐富、完善自身學術體系。尤其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好相關工作:
守正是發展中醫的第一要務
要堅守中醫本質,在原創性上多做文章,這是中醫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緊密結合中醫屬性特點,如整體觀、辨證論治等進行研究。研究的思路、方法,必須緊密結合中醫特色;所得的指標、結論,必須能解釋、說清楚中醫理論。必須重視中醫理論的精細化建設,與時代同步地做好理論體系的傳承、豐富,發揮好優勢和特色。
中醫現代化需在確保中醫屬性的前提下,用現代話語體系來解讀、闡述、拓展中醫理論,來證實闡釋中醫理論內在聯系的正確性。
創新是發展中醫的第一動力
中醫屬于意會知識,要重視中醫意會知識的創新發展,建立以意會知識為導向的創新機制。意會知識作為一種知識存在形態,比客觀知識更具實在性,其中究竟有哪些內在關聯,要進行深入挖掘,以此為突破口,打破客觀知識的束縛,從而實現中醫學理論的創新發展。
中醫的發展,一定要打破自我封閉的框框,始終堅持開放兼容與時俱進。每個時代的中醫學都是與時代哲學思想、科技文化結合的產物。要解決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重視對中醫原創理論的研究創新,運用大科學的觀念開展對中醫理論的研究,在繼承中探索,探索中創新,創新中發展。要根據中醫的學科特點,利用數字信息技術形成符合中醫理論體系的技術體系。
臨床是發展中醫的第一源泉
作為只能從臨床經驗中總結、升華才能形成的中醫理論,其豐富發展也只能依靠于臨床實踐。要以醫療需求為導向,先易后難尋找發展點。要有勤于臨床,善于歸納總結的自覺,逐個突破,形成系統理論。要積極利用現代科技參與、指導臨床實踐,加速中醫理論與技術的突破創新。無論是對原有理論的發揮,還是創新發展的新理論,都離不開臨床實踐這一第一源泉。
要在臨床實踐的基礎上,積極研究反映機體整體生存質量的指標系統,將“證候”等的改善情況納入其中,逐步建立起量化指標體系,建立起頗具中醫特色的療效等評價體系,全面系統地評價中醫臨床療效。要立足中醫特點加快中醫理論國際標準的制定,而不是依附、屈從于西方醫學,用西醫的標準去作為評判的依據。
思辨是發展中醫的第一關鍵
中醫的發展,取決于臨床經驗的積累和療效的提高,很大程度依賴于醫者臨證時的思辨角度和能力。要重視對中醫思維方法的研究和思辨能力的訓練,使醫者掌握正確的思辨方法于臨床。依靠實踐,善于思辨,融合新知,實現理論的創新發展。同時要善于用好哲理思辨的方法,多層次地闡發中醫理論;重視通過思悟、意會等加強對舊理論的闡述,增強自主創新的自覺。
總之,作為源自臨床實踐的中醫,必須堅持走自身獨特的發展之路,堅持“中醫的理論自信”,立足臨床,著眼整體,開放包容,中醫思維,哲理思悟,與時俱進,重視微細,標準規范,傳承創新,從而實現中醫理論在現代科學環境中的發展。
(稿件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劉晨)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