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得了腎病,不能吃豆制品
當腎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時,需控制蛋白質的攝入量,因為蛋白質在人體內被吸收利用后會產生含氮的代謝產物,是尿毒癥毒素的主要成分之一。動物蛋白相較于植物蛋白,必需氨基酸含量高,生物利用度好,從而產生的代謝廢物少,是腎病患者應該選擇的優質蛋白。而豆制品這樣的大豆蛋白比動物蛋白吸收差,不是優質蛋白質,應嚴格限制,以免增加腎臟的負擔、加重病情。
真相解讀:
幾十年來民間一直流傳著:“腎病者不宜吃豆類”的說法,甚至現在某些腎內科醫生還這么說,理由是豆類不是優質蛋白。果真如此嗎?
剛開始,我們對大豆認識比較淺,認為大豆是植物,就想當然的認為大豆蛋白不是優質蛋白質。
事實上,大豆不僅是優質蛋白,而且還有比肉類更豐富的營養成分,如大豆異黃酮等。適量食用豆制品,對于慢性腎臟病患者是有益健康的。
何謂大豆?
不僅指黃豆、青豆、黑豆中的一種,而是它們的統稱。
何謂優質蛋白質?
優質蛋白是指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種類齊全、數量充足、比例適當,比較適合人體需求的蛋白質,比如:牛奶、雞蛋、豬肉、牛肉和大豆蛋白等食物都是優質蛋白。
那為啥大豆蛋白也是優質蛋白?
因為大豆蛋白符合優質蛋白的標準:必需氨基酸種類齊全,必需氨基酸數量充足,必需氨基酸比例適當。
現代研究證實:大豆中氨基酸的組成中除蛋氨酸含量略低外,其余各種必需氨基酸的數量和組成比例均與全蛋蛋白和豬肉接近,所以被稱為“地里長出的肉”,作為一種植物,完美不?
并且大豆還含有植物雌激素——異黃酮。異黃酮作為一種微量營養素物質,在非人類靈長類動物中,與雌激素有相似的性質,包括對膽固醇水平的影響和對LDL氧化的抑制。
此外,大豆還有一個特點,飽和脂肪含量低、不飽和脂肪含量高,且常富含纖維,這對維護心血管健康也有積極有益的影響。
腎臟病患者能吃豆制品嗎?
2017年,國家衛健委頒布的《慢性腎臟病患者膳食指導》強調,慢性腎臟病患者飲食要尤其注意兩點:
要優質蛋白飲食:限制米類、面類等植物蛋白質的攝入,而是將奶類、蛋類或肉類、大豆蛋白等優質蛋白質食品作為蛋白質的主要來源;
主食要改變:不能一味的再繼續吃大米或者饅頭作為主食,可選用馬鈴薯、白薯、藕、荸薺、澄粉、山藥、芋頭、南瓜、粉條、菱角粉等富含淀粉的食物替代普通主食。
《慢性腎臟病患者膳食指導》中已經明確指出“大豆蛋白屬于優質蛋白,可以作為慢性腎臟病患者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意思就是,腎病患者不但可以吃豆制品,而且是提倡吃!
對于慢性腎臟病患者而言,常常合并血脂的異常及心血管疾病,經常適量的攝入大豆制品(豆腐腦,豆漿,豆腐,黃豆,大豆油,大豆漢堡,豆奶)顯然也是益處的。因此,請用科學武裝自己,不要再聽信謠言,拒大豆寶寶們與千里之外了!
慢性腎臟病患者,如何科學飲食?
平衡膳食:平衡強調的是不要一味地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還要注意能量的攝入,以防止發生營養不良!此外平衡的另一個要求是食物要多樣化,不能天天老三樣。
合理計劃餐次及能量、蛋白質分配:《慢性腎臟病患者膳食指導》中強調吃飯要定時定量,合理分配三餐食物中的蛋白質和能量,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在三餐間增加點心等食物,來確保總能量達標。
膳食計劃個體化及營養教育:這個不難理解,每個患者的疾病狀態、飲食偏好是不同的。而我們國人對于營養問題是沒有太多概念和方法的,尤其是一些慢性腎臟病患者,往往不注意自己的飲食。因此這方面需要患者、腎臟內科醫生、營養師,以及社會公益平臺來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慢性腎臟病患者膳食指導》, 2017
2. Uptodate, 2020
辟謠專家:陳舟 上海長海醫院腎內科 主治醫師 醫學科普作者
復核專家:俞雨生 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總醫院腎臟病科主任醫師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