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發燒,很多人會自己吃藥,有的人心急,一種藥不見效就換另一種,有的人甚至兩種藥齊上陣,殊不知這樣非常危險,有可能導致“藥物超敏反應綜合征”這種少見且可危及生命的藥物不良反應。日前,26歲的小文就不幸中招,所幸經過及時有效的治療,他終于轉危為安。專家提醒,感冒、發熱千萬不要隨意吃藥,特別是同時服用多種藥物,以免出現藥物超敏反應綜合征。
兩種感冒藥一起吃小伙肝功能值嚴重超標
26歲的小文感冒了,因為家里的藥箱常備有感冒藥,他就沒去醫院,自行用藥。誰知吃了一天,一點好轉都沒有,他就又找出一種感冒藥,兩種一起吃,但還是不見好轉,鼻塞、頭痛等癥狀嚴重,身上還起了紅疹。他趕緊到家附近的醫院去檢查,檢查結果顯示,肝功能值竟然嚴重超標——谷丙轉氨酶800U/L,谷草轉氨酶大于800U/L,總膽紅素46umol/L,間接膽紅素24umol/L,再拖下去可能就肝衰竭了!醫院立即給予積極的抗感染、護肝治療。但小文還是發熱,皮膚還越來越黃了。在醫生的建議下,小文果斷轉院到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入住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該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鐘維農主任醫師、張梅春主任醫師、黃曉梅副主任醫師經過討論,高度懷疑小文是藥物超敏反應綜合征。經過激素抗炎、抗過敏、輸注丙球及護肝等治療,小文轉氨酶一路下降,皮疹逐漸消退。轉危為安的他坦言:“聽醫生的話,再也不敢亂吃藥了!”
可危及生命
專家:千萬不能亂吃藥
何為藥物超敏反應綜合征?
鐘維農介紹,藥物超敏反應綜合征(DIHS)又稱伴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和系統癥狀的藥物反應(DRESS),是一種少見且可危及生命的藥物不良反應,其特征是潛伏期較長,伴皮疹、血液系統異常和內臟損害。常見致敏藥物包括抗癲癇藥物、抗生素、解熱鎮痛藥(布洛芬)、別嘌醇等。
其常見表現主要有三點:
1.皮疹
出現數天前,常出現瘙癢和發熱的前驅癥狀,持續數周。早期皮損多為泛發的麻疹樣斑疹或斑丘疹,也可為濕疹樣或蕁麻疹樣,少數可出現無菌性膿皰和紫癜等損害,嚴重者可出現類似剝脫性皮炎等皮損。
2.發熱
體溫可波動在38℃~40℃。
3.臟器受損
DIHS可累及多個不同的臟器系統,最常累及淋巴結、血液系統和肝臟。肝臟是最常受累的器官(發生率75%~ 94%),表現為肝腫大,丙氨酸轉氨酶(ALT)、天冬氨酸轉氨酶(AST)和堿性磷酸酶(ALP)升高。
4.血象
多數患者可出現外周血白細胞增多,部分患者早期出現白細胞或淋巴細胞減少。大部分患者可出現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計數和比例升高。
鐘維農提醒,平時生活中,如果服藥后出現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如檢查結果提示內臟器官受累和嗜酸性粒細胞升高時,應高度懷疑藥物超敏反應綜合征。此時一定不能大意,應及時治療,還要排查有無其他引起發熱、皮疹的疾病,如與病毒感染相關疾病(如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麻疹、川崎病)、其他類型藥疹(剝脫性皮炎、SJS/TEN、急性泛發性發疹性膿皰型藥疹等)和淋巴瘤相關疾病(如血管免疫母細胞淋巴結病、淋巴瘤性紅皮病、藥物性假性淋巴瘤)、普通藥疹等相鑒別。
他再三提醒大家,感冒、發熱千萬不要隨意吃藥,特別是同時服用多種藥物,以免出現藥物超敏反應綜合征。
(全媒體記者張青梅 通訊員黃月星、魏星)
編輯: 楊晨雨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