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馬少培 記者 趙婧
春天氣溫忽高忽低,乍暖還寒,很容易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每年一進入三月,“倒春寒”來襲,氣溫明顯下降,晝夜溫差較大,老年人該如何應對氣溫變化,保護好自身健康?專家提醒:初春季節氣候不穩定,老年人應隨時關注天氣預報,適當加衣保暖,預防疾病發生。
省政協委員、省人民醫院血液病研究所主任魏緒倉建議,早春的衣著應以“春捂”為主,當氣溫發生驟降時,注意添衣保暖,尤其是年老體弱者和免疫力低的人更應該做好保暖措施,及時更換合適的被子,以免夜間睡覺著涼。老人房間盡可能保持溫度穩定,如果室溫低于16℃,最好使用空調等輔助供暖設備使房間保持適合的溫度。
老人居家生活應保持居室和周圍環境的清潔衛生,經常開窗通風換氣,使室內空氣新鮮、陽光充足,防止病菌滋生。平時要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減少接觸病原微生物。
魏緒倉建議,有心梗、腦卒中等心腦血管急癥以及哮喘等呼吸急癥的老年人在春季要尤其注意防寒保暖,特別要重視腰背部、腹部、膝關節和足部的保暖,穿厚襪子和保暖性好的鞋,避免因腳受涼反射性引起冠狀動脈痙攣。飲食應以新鮮蔬菜、魚、蛋、瘦肉為主,輔以豆制品和奶制品,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
魏緒倉提醒老年人,在家不要久坐,可以通過適量運動,有效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適量運動也可使冠狀動脈的血流量增加,從而保證大腦、心臟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應,使人精力充沛,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同時,運動還能減輕因自主神經功能失調而引起的精神緊張、焦慮、抑郁等癥狀,有益身心健康。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