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23日電 “如果更多企業和個人協助政府扶貧,中國會發展得更好,社會也會更和諧。”在日前召開的2018年全國脫貧攻堅獎表彰大會暨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報告會上,獲得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的益海嘉里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孔豐如是說。多年來,在為國家的糧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糧油產業現代化做出貢獻的同時,郭孔豐一直高度關注中國的貧困人口和弱勢群體,探索創立了一系列有特色、見實效的公益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新模式、新理念,為全面脫貧攻堅做出了突出貢獻,為廣大海外華人華僑參與脫貧攻堅樹立了榜樣。
響應號召 積極參與脫貧攻堅
“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發展得很好,很多人也富了起來,可是還有很多的貧困人群需要各界的幫助。”基于此,在郭孔豐的帶領和親自參與下,益海嘉里在全國開展了廣泛而持續的扶貧濟困行動,不斷幫助貧困群體創造平等發展機會。經過多年的實踐,逐漸形成了“助學工程”、“復明工程”、“獎助學金”、“助行工程”、“敬老撫幼”、“金龍魚烹飪班”等6大特色扶貧項目。
2015年,在全面脫貧攻堅的號角吹響后,郭孔豐積極響應。他認為,“中國的貧困地區雖然落后,但一般都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特色的農副產品,只是由于信息不通、交通不暢、種植分散,這些好產品很難賣上好價錢。我們益海嘉里這樣的規模化糧油企業集團,理應響應號召,發揮自身的優勢為國家的脫貧目標多做些有益的事情。”
按照他的要求,益海嘉里現在每年從80多個國家級貧困縣收購水稻、小麥、油籽、花椒等農產品近100萬噸,并通過訂單農業等“三產融合”機制讓農民享受到加工增值的收益,帶動貧困人口脫貧。例如在黑龍江省樺川縣和樺南縣,益海嘉里的水稻訂單種植戶相較于非訂單農戶能夠穩定實現畝均增收200多元,讓脫貧增收更有保障、更具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為了更好地幫助國家級貧困縣實現脫貧目標,郭孔豐不斷加大產業扶貧投資力度。2018年,郭孔豐決定在富裕縣投資80多億元,建設一個包括糧油食品工業在內的綜合性現代農業產業園,把企業發展與地方經濟發展、脫貧攻堅工作相結合,大力開展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和公益扶貧。首先以訂單農業等形式實現以“特”增收,穩定脫貧。其次,富裕產業園項目將吸納5000余人就業,這些就業崗位將優先錄用本地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帶動貧困戶就業,增加務工收益。同時企業還將在當地開展“教育脫貧”戰略和公益扶貧行動,如白內障復明工程、假肢助行等活動。
創新模式 探索市場化精準脫貧
自2012年起,益海嘉里員工就在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河北省蔚縣開展義務植樹等公益活動。在這個過程中,集團員工從捐款捐物開始,幫扶貧困家庭及困難學生,并從2015年起嘗試通過溢價收購當地貧困學生家庭的谷子,嘗試變輸血為造血,立足當地資源解決貧困問題。
2017年3月,郭孔豐親自到蔚縣考察調研后,提出“完成全面脫貧任務,單純依靠政府,不僅會讓財政背上沉重的包袱,而且見效也比較慢,需要全社會的積極參與。我們必須盡快做兩方面的工作:一是要馬上傾集團之力,把集團品牌、營銷資源與蔚縣的小米等農產品資源全面對接,同時也必須動員我們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共同參與;二是盡快摸索方法、總結經驗,形成一種可推廣、可復制的產業脫貧模式,吸引各行各業更多有社會責任的企業各自發揮所長,集社會之力帶動蔚縣相關產業同步發展,蔚縣才能全面實現真脫貧、脫真貧。”
在他的帶領下,益海嘉里集團成立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事機構,從2017年開始全面深度參與蔚縣的精準脫貧工作,立足蔚縣綠色優質的谷子產業,發起蔚縣小米產業精準脫貧項目,利用集團品牌、營銷、管理等優勢探索建立了一個可復制、可持續的市場化精準脫貧模式。
該項目的基本模式是訂單種植、溢價收購、品牌營銷、利潤返還。從2017年試驗效果來看,小米產業扶貧項目種植戶增收效果顯著。在此基礎上,郭孔豐親自指導益海嘉里扶貧團隊,從2018年起逐年擴大小米訂單種植規模,讓更多的蔚縣小米種植戶種糧有奔頭,增收有保障,共同分享小米產業發展成果。為了把蔚縣小米產業脫貧做實做強,益海嘉里在蔚縣投資2000多萬元建設的萬噸級小米加工廠將于2018年底投產,自動化生產線會顯著降低生產成本,創造更大的惠農空間。除了小米,益海嘉里還會把自身產業與蔚縣蕎麥、雜糧等特色農產品對接,多渠道、多產線惠及蔚縣農業產業。
斬斷窮根 扎實開展教育扶貧
郭孔豐從扶貧實踐中,深切體會到:扶貧必須與扶智、扶志相結合,提供良好的教育機會是斬斷貧困代際傳播最有效、最可行、最根本的途徑。盡管教育扶貧的效果需要較長的時間周期才能體現,但這種效果能夠幫助貧困家庭實現穩定脫貧。
為此,他要求集團借鑒此前在全國開展扶貧助學活動的成功經驗,在蔚縣開展三方面教育扶貧工作:第一,愛心小米定向幫扶:每銷售一袋金龍魚愛心桃花小米即提取一元錢捐贈給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定向用于幫扶蔚縣發展兒童少年教育成長項目。第二,改善當地教育條件:建設一所1600人規模的高標準的公益小學,緩解當地教育資源匱乏的問題,持續資助支持當地貧困村鎮中小學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第三,建設助學中心:在蔚縣與公益小學同步建設一座助學中心,讓孤兒得到家庭般的全方位關心照顧,幫助孤兒健康成長,以完整人格融入社會。
在小米產業扶貧和教育扶貧項目的基礎上,郭孔豐及益海嘉里還在不斷豐富和完善蔚縣精準脫貧模式。下一步,郭孔豐及益海嘉里將面向蔚縣本地為小米加工廠招錄員工,并持續提升其專業能力;從當地初中畢業的貧困家庭待業青年中選拔可塑之才,由集團資助到揚州旅游商校金龍魚烹飪班接受國內頂級餐飲大師的培訓,擁有一技之長自食其力;與蔚縣職教中心合作委培專業技工,定向委培定點實習,培訓合格在京津冀區域集團工廠安排就業。郭孔豐希望通過這些努力,達到“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效應。
作為海外華僑,郭孔豐心系邊遠山區貧困群眾,主動參與祖國脫貧攻堅事業,并結合自身企業的優勢和經驗,與貧困地區的資源相結合,按照市場機制探索出了可持續、可復制、精準性較強、有效性較穩定、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有較大創新突破的新型產業精準脫貧模式,為脫貧攻堅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同時,郭孔豐及益海嘉里也是華僑企業中有規劃、成系統地深度參與貧困縣產業脫貧攻堅工作的先行者,為廣大外資、華僑企業群體參與精準脫貧樹立了榜樣,示范帶動作用顯著。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