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控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行業,是推進經濟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需要。銀行業應更好地解決金融資源過多集聚于房地產且增加風險隱患的問題,積極開展金融創新,使正規金融成為創新性新經濟和小微企業融資的主力軍
中國銀保監會官網顯示,11月份以來,已有5家銀行因貸款違規“涉房”收到銀監部門開出的10張罰單。在當前形勢下,資金仍在違規流入樓市的銀行,不僅應當受到處罰,甚至應當因其頂風違規從重處罰。
嚴控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行業,是堅決遏制房價上漲的必要前提。雖然近些年樓市價格持續高漲是多因素造成的,但不可否認,銀行資金、影子銀行資金持續大量流入樓市,助推了本身處于高杠桿行業的房地產企業和炒房者乃至普通購房者不斷加杠桿,共同推升樓價一路“瘋漲”。2016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此后,房企融資、購房者信貸等相繼被收緊。今年7月3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要求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可以說,嚴控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行業,是落實“房住不炒”定位的必要保障。
嚴控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行業,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需要。房地產行業的性質,決定了其高杠桿屬性。房地產業與其他行業最大的不同在于,其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都需要杠桿的支撐和撬動。從開發端來看,很多房企離不開各種融資開發房地產;從消費端來看,隨著房價十多年持續上漲,純粹依靠自有存款購房者越來越罕見。前幾年,各路資金“暗度陳倉”魚貫而入房地產市場,中低收入階層也通過各種或明或暗的手段大量“加杠桿”,涉房貸款一度占到銀行業貸款總額的40%以上。這樣高的信貸集中度,以及不斷攀升的房地產企業和居民住戶杠桿率,給金融體系帶來了隱患。即便去杠桿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也不能成為資金可以違規進入樓市的理由。如今,銀行系統著力防范房地產泡沫風險的具體措施,就包括嚴控個人貸款違規流入樓市,嚴肅查處各類違規房地產融資行為。
嚴控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行業,是推進經濟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需要。高質量發展,根本在于經濟的活力、創新力和競爭力,要求金融必須與實體經濟、科技創新更緊密地結合。銀行業應更好地解決金融資源過多集聚于房地產并增加風險隱患的問題,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積極開展金融創新,增加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和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信貸支持,促進市場化債轉股項目落地,增加小微企業貸款投放,使正規金融成為創新性新經濟和小微企業融資的主力軍。
事實上,面對經濟和社會的資金需求,銀行資金總是有限的。有限的資金,不應被嚴控進入的行業和領域“擠占挪用”。那些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行業的銀行,不僅違背了監管部門新規,也不符合“房住不炒”的定位,不利于堅決遏制房價上漲、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應該受到處罰。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