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20日電(王日晨)11月16日,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發布了國內首個“國家新型城鎮化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
據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尹稚介紹,該平臺是在2016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和清華大學簽署“共建國家新型城鎮化大數據庫的框架協議”基礎上,研發設計的“國家新型城鎮化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該平臺集成數據資源和智力資源,為政府和社會各界提供新型城鎮化領域決策支持和公共服務,是典型的“綜合決策支持+人工智能”系統,實現了從新型城鎮化數據庫到思想庫的升級。
“2017年,清華大學新型城鎮化研究院開始致力于國家新型城鎮化大數據庫的建設,即完成了原型樣本和1.0版的建設以后,通過一年的努力,我們牽頭研發升級了中國國家新型城鎮化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的2.0版,充分發揮清華大學技術實力雄厚學科綜合,專家學者匯聚這樣一種綜合優勢,實現從數據庫到人機交互的思想庫的提升。”尹雅稱,該平臺是以大數據為手段,以思想庫為核心的決策輔助系統,以理論保障、數據驅動、群智開放、共創分享為它的核心內涵,繼承數據資源和智力資源,為政、學、研、產、民各方提供新型城鎮化領域的決策支持和公共服務的綜合智庫性平臺。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胡祖才認為,推進新型城鎮化工作離不開國內外智庫的支撐,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成立以來,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圍繞理論保障,智力支持,技術職稱,積極參與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希望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依據國情,堅持問題導向,深入實踐,大膽探索,建言獻策,更好服務新型城鎮化戰略的實施。
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表示,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指導下秉承緊密服務決策,有效服務實踐,現實服務社會的理念,充分發揮學校在人才、學科、大數據分析等創新技術運用上這些優勢,完成了城鎮化核心領域的多項咨詢項目和專項的科研工作。完成了城鎮化,新型城鎮化大數據應用創新平臺的建設,累積高質量完成國家發改委及其他部委委托的課題20余項,參與研究人員400余人次,已經形成了我國新型城鎮化核心議題,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大中小城市協同發展、特色小鎮、鄉村執行等全尺度空間研究成果鏈條。同時,研究院與陜西省發展改革委共同主導了關中平原城市群、陜甘晉三省12市2區發布關中宣言,先后與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江蘇省淮安市簽訂合作協議,研究院以利于推動新型城鎮化理念傳播,累積主辦、承辦多場高水平論壇。
她指出,要持續推進國家新型城鎮化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在服務政府決策的基礎上,逐步向學界、向公眾開放,構建服務決策、服務智庫、服務科研、服務企業、服務民生的跨界開放綜合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希望研究院積極參與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工作,探索高校智庫的發展模式,按照開放式、國際化、政產學研結合的大型智庫的目標,立足新型城鎮化主題,加強與國內外優秀智庫的交往與聯系,繼續擴展與政府部門、地方政府、相關企業合作的網絡,強化自身特色與影響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