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燁 攝
2019年春節,是記者工作后的第一個春節。以一個全新的“社會人”身份參與到闔家團圓的這場盛會中,記者發現了城市消費的一些新變化、新趨勢:在城里人抱怨“年味兒”越來越淡的同時,去鄉村民宿尋找“年味兒”愈發流行。
記者的家鄉在浙江省東部的紹興新昌,詩仙李白千古名篇《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天姥山就出自這里。家鄉城區早在多年前禁了煙花爆竹,傳統的習俗也淡了不少。為了體驗更濃郁的“年味兒”,我們全家老少二十多人結伴出游,目的地為臨近地區的橫溪農創園。
橫溪農創園西臨浙江寧波鄞州區的橫溪水庫,水庫周邊植被豐富,空氣水分充足,距離主要城區只有半個小時的車程。園區擁有280多畝茶園、櫻花道,1500多平方米標準廠房,可提供制茶教學、餐飲住宿等服務項目。在園區里,孩子們觀看小劇場,長輩圍坐茶室品茗,年輕人上山采風,各得其所。
在學習體驗制茶過程中,記者了解到,該農場所有者俞柯青生長于傳統制茶世家,從傳統的農場轉向農創園,主要是為了讓消費者對茶文化有一個真實可感地接觸,讓更多人了解生產源頭。
俞柯青表示,消費者目前對農產品普遍信心不高,讓消費者參與制茶,使生產過程透明化,可以促進產業和諧發展。
俞柯青進一步說:“游玩的人可以直接從茶園購買茶葉,帶動消費;而作為生產者,可以去掉中間差價,減少店鋪成本,同時讓消費者得到實惠。”
實際上,橫溪農創園正是近年來產業、文化和旅游深度結合的一個縮影,與過去樸素的農家樂不同,“新文旅時代”已經來臨。光是橫溪鎮就已有6家民宿品牌,風格從新中式、田園風到現代風各不相同。
這類輻射城市群的新民宿據點正牢牢盯住“都市休閑客群”,與麗江、大理最早進入人們視線的著名景點民宿不同,“俞柯青”們做的是城市周邊的都市民宿。
在周末或小長假,約上家人朋友,躲到周邊山水里的精品民宿、文創園區住上幾天,或是寓教于樂,或是體驗一下“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閑情逸致,可謂其樂無窮。
蔣妍(化名)是一位在上海工作的90后,喜好民宿旅行。“周末或三天假期時就會規劃一下出行,選擇周邊城市,不僅出行方便,而且民宿都很漂亮,和朋友聊聊天、吃吃喝喝、拍拍照,日子就過去了。”
長三角最有名的就是莫干山民宿。“但我不是很喜歡,那邊客流量大,商業發達,我會選擇一些更小眾、私人化的去處。”蔣妍表示。
蔣妍提到的莫干山位于浙江湖州德清境內,為長三角腹地,被美麗富饒的滬寧杭、蘇錫常等東部沿海發達城市包圍。2015年,莫干山民宿創造了3.5億元的經濟收入,被視為民宿經濟崛起的標志。同年5月,《中國·德清鄉村民宿標準》成為國家標準藍本和行業標桿。
民宿經濟的產業鏈條不斷向兩端延展,帶動地區其他產業協同發展,也使政府看到了新思路。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作為該政策的受益者,俞柯青表示:“政府目前很支持這一塊,相對來說投資力度也很大,我們正好借著這波東風繼續發展。”
民宿經濟成為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助力之一。從進城脫貧到回鄉致富,鄉村民宿寄托著人們對于鄉村、自然的情懷,也改寫著鄉村的故事。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