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不下雨無收成”到“羊娃子的飼料都不愁”
航拍視角下的橫山寬幅梯田 吳凱哲攝
初秋時節,走近陜西省榆林市橫山區黨岔鎮北莊村看到眼前這令人欣喜的一幕——一層層寬幅梯田將原本丘陵溝壑的荒山變成了一塊塊良田。
榆林市橫山區是陜北革命老區,也是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幫助貧困戶脫貧的重中之重是發展產業。”橫山區產業脫貧辦干部王久國說,“正是因為寬幅梯田的投入、修復,為橫山區帶來了很多發展機會。”
“過去沒有寬幅梯田,村子土地水土流失嚴重。一頭黃牛三口人,勞累一天種三畝,天不下雨無收成。”黨岔鎮北莊村村支部書記陳登業如實說。如今,大塊的山坡地成了大面積的寬幅梯田。村里雇傭兩臺旋耕機將整出來的寬幅梯田進行深耕播種,大大降低了勞動力成本。
航拍視角下的橫山寬幅梯田 吳凱哲攝
近年來,橫山區堅持“扶貧產業融入區域主導產業,優勢特色產業引領扶貧產業”,扶持發展以小雜糧、山地蘋果為主的種植產業、以白絨山羊為主的養殖產業和以壯大集體經濟為主的光伏產業三大產業,同時發展林下養殖、中藥材種植等特色產業,形成長短結合、種養配套、多向增收的扶貧脫貧產業體系。
“橫山羊肉”遠近聞名,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也是橫山區農民穩定增收和貧困戶脫貧的重要產業。雙城辦事處王梁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馬祖亮,由于年老多病,一直未能找到合適的脫貧門路。2017年年初,在幫扶政策的帶動下,馬祖亮養起了羊。今年,他的羊仔飼養數量已從17只增加到70多只。
像馬祖亮這樣脫了貧能致富的農戶,在橫山區越來越多。通過堅持扶貧產業融入主導產業、優勢特色產業引領扶貧產業,橫山區出現了貧困村逐步退出、貧困戶穩步致富的良好態勢。67歲的貧困戶張玉亮家住杜羊圈村,目前他家一共養了80多只羊,現在的兩個羊舍已經不夠用了,今年年底準備加蓋一個。“現在種地頂以前的一百倍!有了寬幅梯田,羊娃子們的飼料都不愁了!”張玉亮激動地說。
卓有成效的寬幅梯田 吳凱哲攝
除此之外,橫山區還以區內外商會為平臺,引進國內大型企業發展訂單農業,建立公司與農戶利益共同體;以“萬企幫萬村”為契機,建立煤企幫鎮、非煤企業聯村包戶機制;以宣傳教育為抓手,強化駐村干部的幫扶意識,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
高帥是橫山區一家羊肉制品企業的總經理。這家企業與橫山區5個鄉鎮、26個貧困村的630戶貧困戶簽訂了肉羊供銷協議,由公司提出養殖標準要求,貧困戶進行養殖,并且以高于橫山城區市場零售價10%的價格收購。“這樣一來不但解決了貧困地區養羊戶銷售難問題,而且還實現了貧困農民脫貧致富。”高帥說。
橫山區扶貧辦主任郭子興介紹,在各項制度措施的合力作用下,截至2018年7月,橫山區110個貧困村已經全部脫貧退出,16406戶49514人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退出15135戶46679人,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19.5%下降到0.84%。
卓有成效的寬幅梯田 吳凱哲攝
此外,根據國家反饋意見,在9月29日的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2017年度橫山等4個縣(區)更被省政府批準退出貧困縣序列,實現了脫貧摘帽。 千溝萬壑舊貌換新顏,層層梯田平疇如織。目前,橫山正在用創新的思路依托寬幅梯田,實現了鄉村脫貧夢。(記者 馮英杰 許瑤 王軒宇 通訊員 雷雨虹)
航拍視角下的橫山寬幅梯田 吳凱哲攝
橫山區全景 吳凱哲 攝
橫山區鄉村建設 吳凱哲 攝
橫山區鄉村建設 吳凱哲攝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