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惠玲
今年三季度,西安GDP再度入圍20強榜單;截至9月底,漢中實現生產總值千億元;今年韓城民間投資增速居全省第一……這些數據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省優化營商環境取得的成效。在肯定我省優化營商環境取得成績的同時,多位省政協委員還提出了各自的建議。
與東部發達城市對標
省政協委員張為和是中鐵一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作為企業的掌門人,他深知營商環境對滋養一個企業的重要性。
“今年,我們局先后與省、市相關政府部門進行了10多次商務會談。這是我經營企業以來,感受到與政府部門零距離溝通最多的一年。”張為和說,現在企業與政府部門的交流有了明顯變化,“一是企業與政府部門及領導的預約簡單,組織會談變得更容易;二是從預約到會談的時間周期縮短了;三是切實落實了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改進了文風與會風,提升了會談效率;四是現場解決問題務實高效,沒有出現含糊其辭、推三阻四等現象。”
張為和說,我多次參加全國的企業家交流會,很多東部發達城市的企業家也為陜西營商環境的變化點贊。作為一名政協委員,希望政協能發揮優勢助推陜西營商環境提升,盡早追上東部發達城市。
“如今陜西發展迅速,很多外地人員來陜務工,希望在勞務管理方面,有關部門工作能再優化一下。”張為和建議,省市相關部門就注冊地在西安的勞務企業在資質證、安全證申請、新證辦理和到期證件延期辦理方面應給予進一步關注。
搭建制度化溝通協商平臺
“6個小時,我們拿到了西安創業大街的營業執照。”省政協委員楊少毅在說起自己創業故事時表示,政府職能部門的工作高效能,讓他對經營企業更有信心。
楊少毅說,現在有更多的企業到西安落地,不光有省內的也有省外如廣東、福建的企業,還有海歸人士到西安創業。這都是因為營商環境好了,大家都愿意來西安,為西安發展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如今在西安創辦企業很方便,比如工商部門的工作人員在西安創業大街設置了服務大廳現場辦公,辦手續非常方便,當天基本可以完成。
“在營商環境的提升和優化成效明顯的同時,也存在著宣傳教育不充分、溝通交流不順暢不經常、正向激勵引導作用發揮不夠等問題。”省政協委員閆偉建議,相關部門能定期舉辦政策宣講和輔導講座,讓企業熟悉各種優惠政策措施、辦事程序,共同營造和諧高效的良好政商環境;推動建立“非公企業家建言獻策平臺”,暢通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向市委、市政府領導直接建言的渠道,還可通過工商聯、行業協會積極搭建非公有制企業與黨委、政府、司法部門的制度化溝通協商平臺。
進一步提升為企業服務理念
從減輕企業負擔方面,省政協委員林文俊表達了對我省優化營商環境的感受。她說:“國地稅合并后減少了企業重復申報問題,消除了同一報表多頭填報帶來的麻煩。同時,信用等級C及以上企業的增值稅進項發票認證事項,由原來去稅務局柜臺和認證機上認證,改為可以在企業電子稅務局報稅網上直接認證,這兩項舉措極大方便了企業,提高了工作效率。”
林文俊建議,我省應在同一縣市、不同區之間,因企業經營地址變更而主動改變主管稅務機關的涉稅檢查程序方面,為企業的可持續經營發展創造有利條件,進一步提升為企業服務的理念。
今年我省上半年共減免稅收579.5億元,創歷史新高。省政協委員原如斌說:“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稅收‘放管服’持續推進,便利了新納稅主體的登記注冊及原有納稅人辦理納稅事宜。稅務機關簡化稅務管理程序,推行網上辦稅業務,優化稅收優惠政策的辦理流程,保障市場主體全面、高效、便捷地享受國家各項稅收優惠政策。”
原如斌建議,設立稅務機關、專業服務機構及納稅人三方聯席工作機制,以便更加高效便捷地為納稅人服務,“這樣不僅可以解決稅務機關人力資源不足的問題,也能及時解決納稅人的燃眉之急,發揮第三方服務機構的專業力量,調動各方積極性形成合力,為我省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作出貢獻。”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