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上午,陜西省生態環境廳舉辦《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工作》新聞發布會,省生態環境廳環境影響評價處處長孫麗女士、副處長岳洪環,介紹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建設項目環評省級權限“下放上收”
環境影響評價包括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簡稱“規劃環評”)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簡稱“建設項目環評”)。規劃環評實行分類管理、分級審查。建設項目環評,實行分類管理、分級審批。
分級審批,共分國家、省、市、縣四級審批。生態環境部最新規定是2015年第17號公告《環保部審批環評的建設項目目錄(2015年本)》;省級最新規定是2018年12月17日經省政府同意印發的《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審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建設項目目錄(2018年本)》(陜環發〔2018〕43號);市、縣兩級審批權限劃分由各市決定。
該《目錄》2018年1月開始起草,歷時一年時間,已經省政府同意,于12月17日印發,將于2019年1月1日起實施。從內容看,分級原則的針對性更強;事權劃分的辨識度更高;省級審批權限的設定更合理。
本次權限調整在省級層面上,雖然進行了大規模的下放(如不涉及秦嶺地區的風電項目、不新增產能的煤炭開發項目、除高速公路以外的其他不跨市公路項目、危險廢物處理項目、絕大多數的報告表項目等),但同時也對部分環境影響大、環境風險高的項目審批權限進行了上收,如石化、煤化工、水利發電等項目。
企業未批先建等違法行為時有發生
華商報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環境管理工作仍存不少問題。企業未批先建等違法行為還時有發生。環評管理工作水平有待提高,基層環評管理人員人數少、專業人員缺乏,僅能從形式上審查,從嚴把關、嚴格程序上還有一定欠缺。環評機構工作質量參差不齊,部分評價機構內部管理水平、業務能力和工作質量與新形勢、新要求存在較大差距。
下一步,將充分發揮環評促進綠色發展的作用。在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上動腦筋;嚴格環境準入;分類指導并全力推動重點項目建設;強化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的聯動;推進環評隊伍建設,不斷提高環評質量;不斷深化陽光審批,全面落實網上并聯審批、集體決策和科學審批。
涉及秦嶺項目 不得擅自下放審批權限
針對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問題,省生態環境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嚴格環境影響評價準入的通知》。
該《通知》強調發揮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對秦嶺建設項目的調控和約束作用,強調秦嶺的開發建設應當遵循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涉及秦嶺的各類區域規劃、專項規劃應嚴格落實《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的要求,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通知》要求嚴格把好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準入關口,要嚴格執行《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陜西省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關于印發陜西省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試行)的通知》(陜發改規劃[2018]213號)等相關文件,分區、分類嚴格把好建設項目環評審批關。嚴禁審批秦嶺禁止開發區內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表)。嚴格執行《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和中省關于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表)分級審批權限的相關規定,不得擅自下放審批權限。
此外,要嚴格落實《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受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后和對環境影響報告書作出審批決定前,應當通過網站或者其他方式向社會公開相關信息。
記者 任婷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