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癌癥病人來說,昂貴的進口藥藥費,常常困擾著他們。近期新的政策牽動了癌癥患者的心,那就是5月1日起,28類進口藥關稅降至零,其中包含了治療癌癥的常用藥;對進口抗癌藥品,減按3%征收進口環節增值稅。
但在近日走訪中,記者發現,這些藥目前仍是原價出售。這樣一項惠民政策為啥還沒有落地?
>>困境
母親肺癌 每盒藥1365元
西安市扈邑區的李先生48歲,他73歲的母親2017年9月在唐都醫院檢查出肺癌。“我們最后采用了靶向療法,一直在吃鹽酸厄洛替尼片,每盒1365元,一周一盒,一年下來近7萬元。”李先生說,他一直關注著國家在這方面的政策,5月1日后,進口抗癌藥“零關稅”了,他想著母親的“救命藥”終于要降價了,“但我前兩天去買,還是1365元。”
李先生說自己很沮喪,“我們是普通家庭,老母親的癌細胞就靠鹽酸厄洛替尼片抑制著,這個救命藥不能停,但它太貴了,如果能降價,我們的經濟負擔就能減輕一些。”李先生說,這個藥2017年已納入醫保,但資料交上去了,目前還沒報銷下來。
家住西安漢城北路的張女士說起愛人的病情、家里的經濟情況,泣不成聲。她的愛人劉先生50歲,2017年6月確診患有腹膜后腫瘤。“吃的是進口抗癌藥帕唑帕尼,一個月得花3200元。”張女士說,愛人做了兩次手術,腫瘤還是復發了,現在就靠著這個“救命藥”延緩生命,“我愛人是老師,我一直沒有固定工作,我們有兩個孩子,一個在上大學,一個在上大專,家里正是用錢的時候,親朋好友、同事領導捐了一些錢,我在網上也籌了一些,一共花了30多萬,還有十幾萬的外債。”
張女士說,自從愛人得了癌癥,一個幸福的家庭突然變了樣,愛人躺在病床上,面對著無能為力的外債,心情越來越崩潰,她自己也不知道能撐到何時。
>>政策
零關稅清單 幾乎涵蓋所有癌癥
李克強總理4月1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決定,從2018年5月1日起,將包括抗癌藥在內的所有普通藥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堿類藥品及有實際進口的中成藥進口關稅降至零,使我國實際進口的全部抗癌藥實現零關稅。藥品共28類。
這也就是說,癌癥患者常用的進口化療藥、靶向藥、生物制藥等全都涵蓋在內。有專家認為,“零關稅”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長期使用靶向藥物的患者。
據國家衛健委消息,自5月1日起,除了進口藥品實行零關稅外,我國還有兩項舉措降低抗癌藥價——對已納入醫保的抗癌藥實施政府集中談價、采購以及對未納入醫保的抗癌藥實行醫保準入談判。
同時,財政部聯合海關總署、稅務總局、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關于抗癌藥品增值稅政策的通知》中明確,自5月1日起,對進口抗癌藥品,減按3%征收進口環節增值稅。
進口藥“零關稅”,增值稅減按3%征收,增值稅之前一般是按照17%征收,由此可以看出,進口抗癌藥降幅很大。
西安交大一附院腫瘤內科主任李恩孝教授介紹,目前不少癌癥病人都選擇靶向療法,這個療法非常依賴進口抗癌藥,昂貴的價格常常使一個家庭傾家蕩產。“零關稅”進口藥的清單,幾乎涵蓋了所有癌癥,清單中常見的抗癌進口藥比如:
紫杉醇:治療食道癌、乳腺癌、肺癌、胃癌、婦科腫瘤;
赫賽汀:治療乳腺癌。
貝伐珠單抗:治療肺癌、結直腸癌;
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如奧希替尼是最貴抗癌藥之一,每月花費需約5萬元。
西妥昔單抗:治療RAS野生型晚期結直腸癌,一個療程下來需約15萬元……
>>算賬
藥價成本能降近20%
進口抗癌藥品,目前是否已降價?如果降價,會降多少?
李恩孝教授說,關稅一般是4%-5%。
6月8日,省國稅系統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算了一下,如果關稅按照5%計算,增值稅之前一般是按照17%征收,而減按3%征收,等于增值稅降低了14個百分點,算下來,藥價成本能降低近20%。
按照這樣的成本降低幅度,李先生的老母親所用鹽酸厄洛替尼片每盒藥1365元,現在可降273元。李先生的老母親每周用一盒,按照每個月4周,一年12個月算,一年可省13104元。
治療RAS野生型晚期結直腸癌的西妥昔單抗,一個療程下來需約15萬元,按照上述算法,一個療程下來,可少花3萬元。
>>對比
進口藥比國產藥貴很多
李恩孝說,對于進口藥,國家將關稅降至零,這是國家為了滿足患者對進口藥品的需求、進一步保障藥品供給所采取的舉措,這將進一步降低國內患者,特別是癌癥患者的藥費負擔。
李恩孝說,之前,國外上市的藥,國外用了10年以上之后,國內的患者才能用上;現在國外藥品上市一年左右,我國就會引進,讓國內患者也能用得上。目前的進口藥,部分藥品我國也已經研制出來了,療效與進口藥差不多,但部分進口藥,我國還正在研制中。
另外,國產藥和進口藥的價格差別還是很大的,比如,治療惡性胃腸間質瘤的伊馬替尼,進口藥每月需約23500元,國產藥每月需約2800元;進口的吉非替尼(易瑞沙)每月需約7500元,國產的吉非替尼(尹瑞可)每月需約4800元。
為何進口藥比國產藥貴這么多?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周忠良目前正在研究進口藥品相關課題。他說,主要有這樣幾個因素:進口藥品研發成本高;專利藥物肯定貴,專利時間一般10年,再加專利補償期;市場壟斷,國內研發能力弱,競爭力差,無藥物可替代;進口藥品代理銷售層級多;關稅、增值稅等。
記者走訪 5月1日之后 進口抗癌藥未降價
5月30日,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并非所有藥店都銷售進口抗癌藥。
記者來到西安市長樂中路一家藥店,店內售有特效藥,但在這條路上另一家藥店,店員說沒有進口抗癌藥;在梨園路附近一家藥店,店員告訴記者店內沒有進口抗癌藥。
在陜西省腫瘤醫院藥房走訪時,工作人員說今年5月1日之后進口藥沒有降價。
在長樂中路,有一家以經營進口抗癌藥為特色的藥店,店員告訴記者,“零關稅”政策出來后,不少病人前來問進口抗癌藥是否降價,從目前看,所有進口抗癌藥5月1日之后都沒有降價,至于何時降價、能降多少,還要等通知。記者在該藥店腫瘤類藥品柜臺看到,每盒藥標價有1357元、1980元不等。
省衛計委藥政處:正等上級部門通知
陜西省物價局服務業價格處負責藥品價格工作的人員說,關稅降為零,相關藥品肯定會降價,這段時間沒降價可能是因為,5月1日前進入中國市場的進口藥,還在按照之前的價格銷售,按照“零關稅”進入中國市場的進口藥,銷售情況還需要時間繼續觀察。
該工作人員說,除了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的價格是由國家管控的,其余藥品價格都是市場競爭的結果,進入醫療機構的藥品,陜西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會進行招標采購。如果經過一定的時間進口藥依然沒有降價,物價局會督促醫療機構按照國家政策降價,讓病人切實享受到這項優惠。
6月6日,記者來到陜西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負責醫藥耗材業務的工作人員田浩說:“進口藥零關稅后是否會調價,這個要等省衛計委的政策,省衛計委藥政處下發政策和調價藥品的清單后,我們會實施調價。從以往看,有招標的方式,也有直接進行調價的方式。”
省衛計委藥政處工作人員說,一般來說,進口藥的價格各省根據國家談的價格執行,是全國統一定價,“我們在等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通知,這個事情涉及國稅等多個部門,可能會聯合發文。”
專家聲音 昂貴進口抗癌藥還要靠醫保來解決
李恩孝說,他每天面對各種各樣的癌癥病人,治療癌癥花十幾萬元還是比較普遍的,對大多數病人來說,動輒上萬元的進口抗癌藥,還是要靠醫保來解決問題。
2017年8月,《2017年陜西省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征求意見,腫瘤靶向藥等36種藥品將納入我省醫保基金支付范圍,具體支付比例由各統籌地區自行確定。
李恩孝說,這一批進入醫保的腫瘤靶向藥中,有治療淋巴瘤的利妥昔單抗,治療肺癌、結直腸癌的貝伐珠單抗,治療肺癌的鹽酸厄洛替尼片,均產自羅氏公司。治療乳腺癌的赫賽汀在納入醫保前每支2.2萬元,目前已納入醫保,每支病人負擔7600元即可。從目前我國積極談判的情況看,未來應該還會有更多的進口抗癌藥納入醫保,這會大幅降低抗癌家庭的經濟負擔。
周忠良說,目前,我國正在對已納入醫保的抗癌藥實施政府集中談價和采購,對未納入醫保的抗癌藥實行醫保準入談判,擬由醫保部門組織專家評審并開展準入談判,將符合條件的藥品納入醫保藥品目錄范圍,醫療機構按照談判價格進行采購。
周忠良介紹,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17年版)中有18種抗癌藥物:其中西藥中有15種是腫瘤治療藥,包括肺癌、胃癌、乳腺癌、結直腸癌、淋巴瘤等18種腫瘤治療藥品。
政策落地一般需要半年到一年
周忠良說,進口抗癌藥品關稅降至零,增值稅大幅下降,國家出臺這樣的政策,首先是為了降低癌癥病人的疾病經濟負擔;其次是為了減少對國內藥企的保護,激勵其新藥研發能力。
周忠良在研究進口藥品相關課題時發現,國家一個政策的落地一般需要一定的時間,“涉及的部門不同,所需要的時間也不同,一般一個政策正常的落地需要經過:提議-論證-政府發布-職能部門執行。”進口藥品降稅、納入醫保相關事項涉及的職能部門有財政部門、海關部門、衛健委、人社部門,衛健委、人社部門尚未發布相關政策文件,政策還未落地主要是因為還停留在這一階段,“財政、海關等在這個政策中只涉及單部門,而衛健委、人社部門涉及需方、供方、醫保方、藥企等,需要權衡各方利益,所以花費時間較長。”
陜西省社科院副研究員謝雨鋒說,我國政策的落實有“滯后效應”,一般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中央出臺政策,陜西還有一個消化的過程。對于進口藥品的相關新政策,具體怎么執行,執行部門還需要一個指導性意見,并需要協調所涉及的各個部門,綜合多種因素,最終綜合出一個新的價格標準。記者 任婷 實習生 彭娜
編輯: 楊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