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西安下半年爭取實現 醫保合療移動支付
搭建全市統一的預約掛號系統和支付平臺;為空白村衛生室補充鄉村醫生;吸引社會資本和力量興辦國際醫療機構、民營醫院...
原標題:西安下半年爭取實現 醫保合療移動支付
搭建全市統一的預約掛號系統和支付平臺;為空白村衛生室補充鄉村醫生;吸引社會資本和力量興辦國際醫療機構、民營醫院和醫養結合新型機構……記者13日從市衛計委獲悉,為大力破解“看病難”問題,下半年我市將想方設法增加優質醫療資源供給,不斷提供優質醫療衛生服務、提升醫療國際化水平,努力為西安打造集科研、診斷、治療為一體的絲路國際醫學高地,為西安建成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提供健康支撐。
加速優質醫療資源配置
讓優秀醫療人才留在西安
上半年,我市積極應對人才、戶籍新政后續醫療衛生服務保障工作。支持社會辦醫,新批準設置醫療機構14家,執業注冊醫療機構4家,急救網絡醫院(急救分站)2家,急救中心城區分中心4家。在高鐵城規劃建設西安紅會國際醫院,在經開區建設西安市兒童醫院經開院區。市人民醫院項目完成投資3088.58萬元,水電、消防、暖通完成90%。半年來,各類醫療項目紛紛布局,西安優質醫療資源配置發生顯著變化。
面向全國公開招聘基層醫療人才,達成意向協議118人。進一步加強基層人才培養,選送72人參加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積極主動的人才引進政策讓優秀醫療人才留在西安,為西安衛計事業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制定《加強和改善營商環境工作方案》,實現最多跑一次事項80%以上,審批時限平均壓縮45%。制定出臺《西安市診所基本標準(試行)》,全市診所審批標準實現統一。改善服務模式,進駐大廳辦理的48個事項中實現“一次辦”的有43個,“馬上辦”的有28個。
貧困群眾縣域內
全部實現“一站式”報銷
對全市29.16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以人均190元、80~100元標準全額資助參加新農合和大病保險,貧困人口全部享受健康扶貧“四重保障”政策。全市貧困人口住院報銷比例達到92.39%,貧困群眾在縣域內全部實現“一站式”報銷。
全市共建成醫聯體39個,累計完成轉診2.08萬人。加快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市第一醫院、市第九醫院分別全面托管高陵區醫院、藍田縣醫院,市中心醫院即將托管周至縣醫院。閻良、長安、高陵、臨潼、鄠邑等5個區完成城市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市第一醫院、市第三醫院分別掛牌“西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和“西北大學附屬醫院”。市第四醫院掛牌成為陜西省眼科醫院。市中心醫院糖坊街院區于6月25日順利開診。由西安兒童醫院牽頭組建的“西北兒科聯盟”正式成立。
優化就診流程
破解排隊難題
全面提升國際醫療衛生服務軟實力。市屬7家醫院開設涉外醫療服務專區,所有二級以上醫院設置雙語標識牌、指示牌,就診手冊。引進“環球醫生”診所在高新區落戶。
“互聯網+醫療”取得新進展,智慧醫院線上醫療服務APP在市屬12家醫院全面啟動。與騰訊共同打造“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體系,以電子居民健康卡為在線憑證,實現就診全流程在線就醫服務,提升患者就醫體檢。與阿里巴巴集團聯手就全市230余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進行移動支付改造,優化就診流程,破解排隊難題。
搭建全市統一的
預約掛號系統和支付平臺
下半年,我市將繼續加強醫療衛生供給側改革,大力破解“看病難”問題。開通“健康西安”微信公眾號、支付寶生活號,為市民提供在線預約掛號、檢查檢驗預約等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務。繼續拓展智慧醫療應用場景,搭建全市統一的預約掛號系統和支付平臺,實現“城市一賬通智慧醫院綜合服務APP”線上線下就診全流程無障礙。爭取實現醫保、合療移動支付功能,滿足參保(合療)患者線上支付。
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為空白村衛生室補充鄉村醫生。穩步推進我市母嬰設施建設,督導區縣、開發區于年底前在辦公院內建成母嬰設施。對通過評估的醫養結合市級試點單位進行命名和授牌,開展老年心理健康服務進社區、進養老院、進高校活動。
記者張黎娜 見習記者馬相
編輯: 陳晶
相關熱詞:
加速優質醫療資源配置 預約掛號系統和支付平臺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