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小说,久久精品国产2020观看福利

“戰國美酒”回歸故里 此酒為我國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酒

2019-05-08 08:17:09  來源:陜西傳媒網-陜西日報  


[摘要]五月七日上午,在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修復眉縣出土文物移交儀式上,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楊忙忙親手將一件眉縣出土的戰國青銅扁壺移交給眉縣博物館負責人,這件青銅扁壺內裝有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含有乙醇(酒精)類液體。...

  5月7日上午,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修復眉縣出土文物移交儀式在眉縣博物館舉行。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將一件眉縣出土的戰國青銅扁壺移交給眉縣博物館負責人。這件青銅扁壺內裝有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含有乙醇(酒精)類液體。

  青銅器酒具扁壺主要盛行于戰國中晚期。這件青銅扁壺,2009年9月30日出土于眉縣教坊村,通高35厘米,厚9厘米,壺身直徑31厘米,器物表面有羽狀紋飾。壺蓋已經銹蝕完全封閉,壺內搖動有液體狀物質的咣當聲。考古工作者對壺內液體進行提取后,分別送往中科院成都分院微生物研究所和中國食品研究院進行分析化驗,均得出液體內含有乙醇(酒精)的結論。

  據悉,在此之前考古發掘中出土的酒類物質,最早可追溯到西漢時期。而眉縣出土的酒類物質將實物酒的發現歷史提前到戰國中晚期,比此前的發現提前了至少200年以上。

  戰國青銅扁壺與最早的酒

  發現人薛紅旗(中)在青銅扁壺發現現場。 劉懷軍提供

  五月七日上午,在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修復眉縣出土文物移交儀式上,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楊忙忙親手將一件眉縣出土的戰國青銅扁壺移交給眉縣博物館負責人,這件青銅扁壺內裝有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含有乙醇(酒精)類液體。

  這件青銅扁壺于二〇〇九年九月三十日出土于眉縣教坊村,不但器型精美,而且壺內保存的液體中含乙醇成分,更是引起考古界的高度關注——

  發現裝有液體的青銅扁壺

  2009年9月30日上午,眉縣文化館接到金渠鎮教坊村一組村民發現文物的報告,眉縣文化館時任館長李倩、副研究員劉懷軍與時任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孫周勇、寶雞市考古研究所所長劉軍社一同赴教坊村。經多方調查核實,教坊村一組有位村民挖房基時發現了一件青銅扁壺,發現人是開挖掘機的薛紅旗。薛紅旗是扶風縣上宋鄉人,此時他已經將這件青銅扁壺送往扶風老家。

  得知李倩館長和劉懷軍身份后,薛紅旗爽快地表示愿意將這件青銅扁壺上交國家。考古工作人員隨即驅車來到薛紅旗的家里,見到了這件青銅扁壺。該扁壺通高35厘米,厚9厘米,壺身直徑31厘米,器物表面有羽狀紋飾。壺蓋已經銹蝕完全封閉,搖動時壺內有液體狀物質的咣當聲。

  考古人員現場對這件青銅扁壺進行了仔細查看,從器物造型和特征上初步判斷,這件青銅扁壺鑄造年代應屬戰國中晚期。

  據薛紅旗講,在他挖土時,這件青銅扁壺的一個側面暴露在斷崖上,他從挖掘機長臂上慢慢爬到頂端,用螺絲刀一點一點小心地摳挖,才保證了器物的完好。因為害怕當地人得知消息后強行索要,他才打電話讓家里人租車將這件青銅扁壺拿回家保存。

  在薛紅旗將扁壺拿出交給劉懷軍時,劉懷軍輕輕搖動發現壺內有液體。劉軍社敏銳地提出,聞一聞看是否有酒味。在其蓋上鈕的根部有一處很小的濕痕,在場人員逐一傳聞,當即表示聞到酒味的有劉軍社、孫周勇等人。既然液體可能是酒,那么要保存好這些液體,唯有盡快將其有可能的揮發點密封。于是,由縣文化館專業人員借村民蠟燭對壺口進行了封閉。

  表彰獎勵發現人

  2009年11月18日,時任寶雞市文物旅游局局長任周方聞訊后,與文物科科長王明利、文物商店經理胥孝平、石鼓園籌建處辦公室主任肖琦等人來到眉縣。任周方表示:“看了器物,它們的時代沒有問題。目前一是要盡快將情況摸清,對相關人員給予獎勵;二是盡快聯系胡國棟先生(胡先生是西安發現的西漢時期酒的權威主要檢測人),對液體進行分析化驗,確認究竟是什么物質。”

  2009年12月21日,省文物局鑒定組時任組長呼林貴等專程來到眉縣對青銅扁壺作出初步鑒定,對于器物的時代推定予以認可。

  由于扁壺時代明確,又是一次重要發現,原寶雞市文物局很快撥出專款,眉縣在2009年年底文物工作會議上,分別對薛紅旗等給予表彰獎勵,對于積極報告發現文物線索的人也給予了重獎。

  打開扁壺提取液體

  經過與省考古研究院領導多次溝通,眉縣文化館將這件內裝液體的青銅扁壺送往省考古研究院,由其文保技術中心打開壺蓋,提取液體。

  2010年2月5日,由文化館館長李倩、副館長胡曉媚和劉懷軍三人將器物送到省考古研究院,受到時任院長王煒林,副院長張建林、張仲立和保護技術中心主任楊軍昌的熱情接待,并確定由保護技術中心楊忙忙研究員具體負責對扁壺先進行打開并提取液體的工作,后對扁壺進行器表除銹保護。

  2010年3月1日,是農歷正月十六,用楊軍昌的話講是一個好日子。早飯后劉懷軍趕到楊忙忙處,共同對扁壺做了測重。測重后發現,壺內液體比送來的時候減少了22克。到當天16時11分,事情發生了戲劇性的轉折,楊忙忙在換藥、除銹中,突然一下子撬動了壺蓋,多日來令人們發愁的壺蓋打開難題迎刃而解。劉懷軍立即向李倩報告喜訊。

  檢測出古老原始酒的特征

  第二天早晨,劉懷軍和太白酒業工作人員申旻攜帶著從青銅扁壺里提取的20毫升液體乘機送往中國社科院成都分院做檢測。

  2010年3月3日檢測結果證明壺內發現乙醇的痕跡,但絕大部分成分是水,簽署結論的張家琪老先生給出的是“不確定性”。圍繞這一結論,眉縣領導咨詢了楊軍昌。如果再做進一步的全元素分析,用量需150毫升,但所需提供的液體總量無法滿足,只好到此打住。

  2010年3月4日下午14時,劉懷軍、申旻趕到微生物研究所,工作人員告訴他們,從檢測的痕跡完全可以認定有乙醇的成分,但是檢測中心負責對檢測結果校驗的張家琪老先生因為色譜儀波圖與乙醇不完全一致,堅持只能給出“不確定”三字。就此事他倆又咨詢了莊名揚先生,莊先生是微生物研究所的領軍人物,年近八旬,但思路敏捷,邏輯清晰。他說:“由于送檢的液體時間在兩千年以上,當時的工藝技術以及保存環境不一樣,特別是放置了這樣大的時間空間,乙醇絕對會出現沉淀,所以色譜儀離子檢測就出現了時間不一樣的問題,也就是離子撞擊分離時間乙醇為1:70,送檢液體為2:20的差異。從乙醇的主要成分來講,主要是碳、氫、氧,三者的比例為碳24、氫6、氧16,送檢液體具有這些元素和成分,所以這完全是古老原始酒的特征。”

  2010年3月10日,李倩館長和劉懷軍趕到省考古研究院。數日不見,楊忙忙等人工作成果斐然,壺蓋上的紋飾已經可窺全貌,壺體頸部紋飾也基本清晰。壺內的銹痕有清晰的水平線,推測埋藏時為滿壺液體(酒)是可信的。

  從看到的壺內水平線痕跡可知,壺內原盛有近一壺的液體,隨著時間的延續,壺蓋逐漸被銹蝕,在液體即將被揮發完以前,銅銹封閉了壺蓋,才有少量液體得以保存。

  2010年3月底,眉縣文化館領導班子決定將扁壺內液體送北京再做檢測。理由是成都的檢測沒有可比性,而北京中國食品研究院是我國此類物質的最高檢測機構,而且西安出土的西漢時期的液體就是通過北京中國食品研究院檢測并得到社會認可。4月1日,由李倩、劉懷軍到省考古研究院提取50毫升液體送北京檢測。

  2010年10月8日,北京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的檢測完成,并出具了報告書,結論有兩點:一是眉縣戰國扁壺液體樣品中乙醇含量為1.85mg∕L;二是正丙醇、異丁醇和異戊醇合量為0.001mg∕L,正丙醇和異戊醇含量小于0.001 mg∕L(小于儀器方法檢測限即視為未檢出)。

  時間來到2019年5月7日,在采訪已退休的老考古人劉懷軍時,他激動地告訴記者:“青銅扁壺內裝有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含有乙醇(酒精)類液體。經過多年的努力,陜西考古界為中國酒的歷史奉獻了一張戰國時期精美的名片,將酒在中國考古領域的發現歷史提前了至少200年。”

  鏈接

  中國釀酒歷史悠久

  我國人工釀酒歷史大約是在六千年前開始的。在堯時,酒已流行于社會。史書記載“儀狄造‘旨酒’以獻大禹”,這是以糧釀酒的發端。自夏之后,經商周,歷秦漢,以至于唐宋,皆是以果糧蒸煮,加曲發酵,壓榨而后出酒。釀酒工藝的進一步突破,是在金元時期。清代乾隆年間對釀酒戶征收燒鍋稅,標志著白酒業自此興旺發達。

  青銅酒具扁壺主要盛行在戰國中晚期,作為具有秦人文化特征的器物,在已知考古資料中有較多發現。戰國時期青銅酒具公開發表研究成果的有兩件,一件是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來自頤和園的藏品,一件出土自河南省上村嶺戰國墓地。這兩件器物與眉縣的扁壺十分接近,但是都缺少器蓋。上村嶺出土的扁壺是戰國時期秦國的器物,故宮的扁壺有魏公的銘文,也是戰國時期的遺物。

  2003年西安出土西漢美酒

  2003年,西安北郊文景路中段一工地發現了一座漢代高級貴族墓葬,出土了一批精美的西漢早期青銅器,其中一個青銅容器里盛滿了25斤多保存完好的西漢美酒。

  出土西漢美酒的這座墓葬位于漢長安城遺址東南角一公里處。考古界以前在河北、湖南等地也發現過西漢時期的酒,但味道都很淡,沒有這次發現的氣味濃、純度高。此次出土的酒是當時為止發現的保存最好、存量最多的西漢美酒,它可能體現著墓主人的高貴身份,也表明中國的釀酒技術在兩千多年前就已十分成熟。這是中國考古界與科技史上的一個重大發現,也為研究西漢歷史和中國古代釀酒技術與酒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這些西漢美酒已被密封在玻璃容器里,承擔檢測工作的是中國酒類檢測的權威機構——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檢測結果表明:經過氣相色譜法測定,其乙醇含量為0.10%;采用現代濃縮提取技術,結合高效毛細管色譜方法分析、確認,除相對多量的乙醇外,酒液中尚含有正丙醇、異丁醇、異戊醇等微量香味組分,這些化合物均屬酒類的基本組成。據此,可以認定,“西漢早期酒樣”的屬性為酒。(記者 郭青)

編輯: 陳晶

相關熱詞: 戰國美酒 文物 青銅扁壺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图木舒克市| 铁力市| 松阳县| 通辽市| 博客| 宁夏| 砚山县| 上栗县| 凤冈县| 石泉县| 乐山市| 巩义市| 乐亭县| 武宣县| 卫辉市| 河北区| 镇雄县| 郸城县| 汉中市| 江津市| 日喀则市| 平江县| 改则县| 巴彦县| 全南县| 普格县| 武鸣县| 刚察县| 彩票| 普格县| 四平市| 岱山县| 蓬安县| 南乐县| 鄂尔多斯市| 曲沃县| 教育| 永泰县| 武山县| 什邡市| 娄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