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小说,久久精品国产2020观看福利

延安精神閃耀在脫貧攻堅主戰場

2019-05-09 10:09:45  來源:陜西日報  


[摘要]5月8日上午的延安棗園革命舊址,游人絡繹不絕。聽說延安實現脫貧的消息后,來自北京的游客曹宏培由衷地豎起大拇指:“革命老區延安脫貧,充分體現了我們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

  原標題:延安精神照耀脫貧攻堅主戰場

  ——革命老區延安脫貧攻堅紀實之一

  5月8日上午的延安棗園革命舊址,游人絡繹不絕。聽說延安實現脫貧的消息后,來自北京的游客曹宏培由衷地豎起大拇指:“革命老區延安脫貧,充分體現了我們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

  延安是中國革命圣地,黨中央和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生活戰斗了13個春秋,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

  2015年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延安主持召開陜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深情闡述了實現老區全面小康、特別是老區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重要意義。

  牢記囑托,攻堅克難。革命戰爭年代孕育的延安精神,化作脫貧攻堅的強大精神動力。2015年以來,延安干部群眾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延安市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的13.2%下降到0.66%,19.5萬人告別絕對貧困,所有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693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徹底解決了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交上了一份合格的脫貧攻堅答卷。

  實事求是,以全面精準為前提,確保脫貧村村過硬、戶戶過硬

  溝壑縱橫的黃土地,見證了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也經歷了老區人民的艱苦歲月。由于山大溝深,基礎條件差,延安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2014年年底,延安仍有693個貧困村,7.62萬戶20.52萬貧困人口。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關鍵是實事求是、精準施策。延安因地制宜,因村因戶因人施策,對癥下藥,力保脫貧村村過硬、戶戶過硬。

  5月7日,延川縣楊家圪臺鎮孫家塬村,蘋果園綠林似錦,蒼翠如屏。54歲的楊志平開著農用三輪車,準備去果園安裝防雹網。

  “婆姨29歲時就得了病。以前一到開春,我就四處借債,親戚朋友、鄰里鄉親都借遍了。治病需要輸液,就為了省5元的扎針費,自己把藥買回家,學著給她扎針。看了20來年的病,把家看窮了。”楊志平告訴記者,“政府實施精準扶貧后,現在日子過好了!”

  4年來,脫貧攻堅讓楊志平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

  盡管楊志平家有10畝蘋果園,但因為缺乏技術,管理不當,蘋果質量不好,賣不上價。包村干部分析他家的情況后,全力支持他學習果樹管理技術。楊志平免費參加了延川縣組織的培訓,專家手把手用心教,他如饑似渴認真學,在果樹栽植、育苗、修剪方面都成為一把好手。

  精準扶貧、精準施策讓楊志平摘掉了貧困帽子。有了好技術,加上用心管理,2017年,楊志平的果園喜獲豐收,收入3萬多元。他家順利實現脫貧。2018年,由于精細的管理和好的市場行情,楊志平的果園收入達17萬元。經過多年治療,楊志平的妻子現在生活已能自理,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甜。

  “貧困戶確定要精準,我們采取民主評議的方法。脫貧摘帽要精準,我們嚴格按照‘兩不愁三保障’基本要求。更關鍵的是因戶因人施策,合理制定幫扶計劃,確保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孫家塬村第一書記馮慧說。

  堅持精準施策,延安始終把確保脫貧攻堅質量挺在首位,大力實施“五個一批”脫貧工程,嚴格執行貧困退出標準,規范退出程序。

  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延安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全市建檔立卡有勞動能力的4.42萬戶13.74萬貧困人口發展起蘋果、棚栽、養殖等致富產業;693個貧困村全部建立了集體經濟組織;全面落實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兜底保障等保障性政策,全市貧困家庭基本醫療有保障、無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這些都從根本上解決了因病致貧、因學致貧問題。

  艱苦奮斗,用自立編織美好新生活,用奮斗彰顯磅礴力量

  在延安采訪,一個個脫貧攻堅故事展現了延安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風貌。

  18歲生日前的一場大火改變了宜川縣云巖鎮宜世村村民付凡平的命運。她全身燒傷面積達80%,失去了雙手和美麗的容顏,身體留下傷殘。

  “只要你不抱怨生活,生活永遠不會拋棄你。即使沒有雙手、容顏盡毀,我也要堅強走下去,活出自己的精彩!”付凡平說。精準扶貧開展后,付凡平參加了宜川縣舉辦的電子商務培訓班,開起了淘寶店,經營宜川土特產。

  “第一天晚上我把圖片傳到網上,第二天就賣出了5斤小米、5斤核桃。雖然錢不多,但讓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2015年9月,付凡平創辦了云果飄香土特產專賣體驗店,隨后又創立了宜川縣蒙恩農場農產品經銷有限責任公司,經營的農產品保質保量,銷售額節節攀升,當年銷售額就達50萬元。2017年,銷售額達到350萬元。付凡平獲得“2017年度中國殘疾人事業十大新聞人物”稱號。

  在厄運面前,付凡平沒有向命運低頭,憑借頑強的毅力和不服輸的信念,不僅自己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還吸收更多殘疾人就業。

  無論是革命戰爭時期,還是在今天的脫貧攻堅中,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4年來,延安各級財政60多億元扶貧資金的投入,困難群眾“起早貪黑奔小康”的內生動力,讓延安培育起以蘋果種植為主的一批脫貧產業。延安在脫貧攻堅中整治、新修道路2500多公里,解決了84萬多農村人口的安全飲水問題。全市農村實現水泥路及瀝青路、安全飲水、動力電全覆蓋。

  一心為民,堅持為人民服務宗旨,2.8萬名干部奮戰在扶貧一線

  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延安精神。延安市2.8萬名市、縣、鄉扶貧干部駐村幫扶,帶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帶領群眾向貧困宣戰。

  2016年3月,延長縣就業服務中心副主任高曉梅作為包扶干部,來到七里村街道金盆村貧困戶馮勤家。

  盡管有心理準備,馮勤家的情況還是讓高曉梅暗自揪心。馮勤妻子劉君芳患有白血病,無法從事體力勞動,他的兒子文化程度低,沒有就業技能,家庭主要經濟來源是種植蘋果和勞務性收入。劉君芳治病花光了家里的積蓄,還欠下一大筆債務,導致生活陷入困境。

  為了讓馮勤依靠發展產業盡早脫貧,高曉梅先后為馮勤家送來了化肥、農藥、果袋、菜籽等物資,幫助他發展種養業,并聘請果樹專業技術人員,對馮勤進行技術培訓。2016年7月,馮勤家的果園遭受風雹災害,高曉梅及時趕到馮勤家,幫助清理果園。隨后,高曉梅又幫助馮勤改造了10畝老果園。

  “曉梅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來到家里總要帶東西,不是吃的喝的,就是婆姨用的藥。她就像我家的親戚,家里碰到大小問題都幫著解決。”馮勤感激地說。

  在高曉梅的幫扶下,馮勤擺脫了貧困,去年家里收入5萬多元。

  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2016年,剛到延川縣乾坤灣鎮劉家山村擔任第一書記時,28歲的齊鵬被村民稱為“娃娃書記”,認為他肯定吃不了農村的苦,待幾天就會離開。

  一晃三年過去了,依托乾坤灣景區和位于劉家山村的紅軍東征革命紀念館、1936民俗古村落等,齊鵬帶領村民圍繞旅游發展產業,農家樂、電子商務等讓劉家山村的村民嘗到了甜頭,大家紛紛夸齊鵬能干。

  “這3年的工作,讓我感到使命感更強了,責任更重了!”齊鵬說。因為劉家山村在乾坤灣景區,3年來,齊鵬沒有在節假日休息過一次,吃在劉家山村、住在劉家山村,成了一名真正的村里人。

  延安市認真落實“四級書記”抓扶貧工作機制、市級領導包縣區工作制度,市縣黨委、政府和重點責任部門層層立下軍令狀,市委主要領導以上率下,開展駐村蹲點調研,全市領導干部實現對縣區、貧困村、貧困戶走訪調研“三個全覆蓋”,保證了各項脫貧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實處。同時,延安60多個市級部門包村扶貧,2.8萬名干部聯戶扶貧,村村派駐第一書記,1546個村有駐村工作隊,實現貧困村村村有駐村工作隊、貧困戶戶戶有幫扶責任人。

  如今,革命老區延安終于一舉甩掉貧困帽子。但是,情系百姓的干部們依然扎根在一線繼續奮戰,讓延安的山更綠、水更清,讓延安的老百姓更幸福。(記者 王雄)

編輯: 羅亞秀

相關熱詞: 延安精神 脫貧攻堅 精準扶貧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峰县| 永新县| 罗城| 万荣县| 平安县| 开化县| 盐山县| 武邑县| 全南县| 博湖县| 汕头市| 托克托县| 颍上县| 错那县| 新宾| 晋江市| 建昌县| 辽中县| 木兰县| 准格尔旗| 石泉县| 武宣县| 通江县| 科尔| 上高县| 连云港市| 虹口区| 宝应县| 彰化县| 盐亭县| 兰西县| 凤庆县| 玉屏| 和田市| 房山区| 涿州市| 尼勒克县| 康保县| 保定市| 静宁县| 张家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