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李鵬
伴隨我國逐漸邁入老齡化社會,醫療和養老產業需求快速釋放,醫養結合成為破解老齡化問題的重要路徑。
近年來,醫養結合新型養老模式在多地興起,陜西也在不斷探索與實踐,相關的政策和進程引發廣泛的社會關注同時,省政協委員們熱切關注醫養結合中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諫諍言、獻良策。
破解醫養結合中“醫”的難點
通過走訪,記者發現在我省多個醫養結合試點單位,普遍存在缺乏專業的老年全科大夫、養老院醫療水平偏低、醫務室設備有限等問題,多數醫養結合養老院只能提供日間照料,大多以“養”為主,難以滿足老人醫療需求。“醫”“養”相結合的模式,“醫”成了難點,也是痛點。
省政協委員趙水利針對這一問題建議,在規劃新建養老機構或醫療衛生機構時,應提前布局,合理規劃,讓每一所新建的養老機構附近有一所為之提供配套,并可及時服務的醫療衛生機構。建議在新建敬老院內設置診所、衛生室或一定床位的醫療機構。
“目前全省80%以上養老機構與當地醫療機構建立了簽約服務工作機制,所有養老機構在急診救治、日常巡診、大病轉診等方面都享受綠色通道服務。”省衛健委老齡健康處處長師中榮回復委員提案時表示,按照《健康陜西2030規劃綱要》的要求,進一步健全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之間的業務協作機制。鼓勵省內大型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醫養結合服務機構通過醫療養老聯合體等方式,建立遠程醫療、急診病人轉院、術后康復巡診、預約就診等協作關系以破解醫養結合中“缺醫”的難題。
我省“長護險”試點呼之欲出
“日常生活中接觸到很多老年人,他們因為缺乏護理的資金而得不到良好的照顧,這讓人非常的痛心。”省政協委員張程程本職工作從事養老服務行業,對養老中產生的問題深有感觸。為此他也連續兩年就陜西商業保險機構增設“長期護理險”試點提出提案。
“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只支付住院產生的護理康復費用,針對老年病報銷病種有限。”省政協副秘書長馬鵬程也關注到這個問題,多次調研中他也發現,失能、半失能老人長期醫療護理、后期康復護理、居家養老產生醫療費用、在醫養結合機構養老產生的護理費用等,很多項目未納入醫保報銷范圍。
針對委員們提案中集中反映的問題,省衛健委相關同志回復時表示,今年4月,省衛健委依托陜西省老年病醫院召開全省醫養結合工作座談會和醫養結合專業護理的相關培訓,探索通過醫養結合的服務模式,從健康管理、醫療護理等角度,制定統一的評估標準,為研究解決長期護理險支付依據和標準等奠定基礎,原則上2019年就能在全省開展長期護理險試點。
基層養老服務能力不斷加強
“在農村,‘老有所養’不僅僅指老年人尤其是農村留守老人在經濟上有所依靠,更強調的是這些老人能夠在生活上得到照顧。”省政協委員謝慧瑩在調研中關注到農村基層養老難的問題,提出了《關于加快推進我省農村養老體系建設的提案》,建議加強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針對委員的意見建議,省衛健委基層衛生健康處相關負責同志回復時表示,《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為縣及縣以下醫療機構定向招聘醫學類本科畢業生意見》實施以來,已為縣及縣以下醫療衛生機構招聘醫學類本科畢業生1.15萬人,為鄉鎮衛生院招聘2300人以上,2018年培訓鄉醫3萬余名,有效緩解了基層人才短缺問題。為部分貧困縣的鄉鎮衛生院配發了彩超、全自動血球分析儀等設備。近期,省衛健委還與省慈善協會協作,向貧困縣每10萬人贈送一臺流動醫療服務車,為貧困人口提供服務,解決患病群眾下不了床、出不了門的問題。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