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原登榮
秦商是指陜西籍貫的企業家。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球各地已成立秦商機構195家;陜西秦商總會擁有會員5萬多家,會員資產總值達4萬多億元,涉及房地產、制造、商貿、能源、食品加工等幾十個領域。
近年來,隨著全球秦商數量和資產的不斷增長,秦商已成為助推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省政協委員、陜西長河實業公司董事長高鴻鵬認為,“秦商是陜西發展的寶貴資源。陜西匯聚起全球秦商力量,對促進社會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為加快實現陜西追趕超越,2018年,省政府出臺了《關于積極有效利用外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數據顯示,2018年我省招商引資保持較快增長,全年實際到位內資9103.6億元,同比增長15.1%;全年實際利用外資67.9億美元,同比增長15.2%。
“去年,陜西利用外資數量顯著增長,成為推動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式。”高鴻鵬為此建議,應支持全球各地秦商回陜投資創業。
在今年省兩會上,高鴻鵬提交了《支持秦商回陜西投資創業》的提案,建議為秦商回陜投資設立“綠色通道”,提供“依法、便利、高效”的投資咨詢與相關手續辦理;給予秦商回陜投資創業優惠政策,并將此納入全省市縣招商工作考核之中。
3月20日,在省商務廳大力協調下,一場聚焦全球秦商回陜投資的座談會在省秦商聯合會會議室舉行,高鴻鵬和省秦商聯合會會長劉阿津、秘書長曹向陽面對面交流,省商務廳相關處室工作人員參加了座談。
“在這場座談會上,大家為如何吸引秦商回陜投資創業建言獻策,這為我們辦理委員提案提供了切合實際的思路。”省商務廳投資促進處工作人員張曉娟表示。
張曉娟認為,全球秦商有著較為雄厚的資金實力、豐富的經營管理經驗和人脈資源,他們對故鄉有深厚的感情,充分利用好這些企業家資源,對于促進陜西就業、增加稅收、發展地域經濟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來,我省把握絲博會、農高會、陜粵港澳經濟合作活動周等重大活動機遇,舉辦了“全球秦商大會”“陜南綠色循環經濟項目合作交流會”“黃河金三角投資合作交流大會”等經濟合作活動,廣開渠道吸引全球秦商回陜投資創業。
張曉娟表示,今后秦商返鄉興業項目將納入招商引資項目同等對待;對于《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中規定的產業項目為主營業務的,且當年度主營業務收入占企業收入總額70%以上的秦商返鄉投資企業,將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經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按有關規定減按15%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據了解,省商務廳還將積極研究把秦商返鄉投資創業納入全省市縣招商工作考核的可行性,鼓勵各市區把當地返鄉企業家投資作為重要考核內容,納入當地招商引資工作考核體系。此外還將分赴浙江、四川等省開展相關調研活動,吸收兄弟省市先進經驗,為我省吸引秦商回陜投資創業提供決策參考,讓廣大秦商投資放心、創業安心、發展順心。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