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交警部門在醫院周邊為出租車、網約車等送醫車輛開辟專用行車通道和落客區域。
為了方便群眾,西安市交警部門設置了如廁專用臨時停車位。
記者 秦華
“小區車位不夠,每天下班發愁車停哪。”“看病一刻鐘,排隊找車位一小時。”“小學一放學,校門口就堵車。”“去商場購物,停車太難。”……隨著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和機動車保有量快速增長,城市停車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停車難、停車亂問題已經成為困擾城市交通發展,甚至影響市民正常生活的難題。
據了解,西安市機動車保有量已突破330萬輛,每年仍以30余萬輛的數字增長,而西安市三環內各類停車位只有108萬個,停車資源總量嚴重不足。
大數據時代,如何緩解停車難?全國大中型城市都在積極探索。記者近日在采訪中發現,西安市高效利用閑置停車資源,探索實施“時空挪移、資源共享”停車方式,開辟了一條治理城市停車難的新路徑。
停車資源錯時共享 商圈周邊停車難得到緩解
6月18日,家住西安大唐西市附近的居民高峰對記者說:“晚上下班回來,再也不愁沒地方放車了。”原來,高峰所住的小區是個老舊小區,小區內的停車位非常緊張,每天下班回來都為停車發愁。不久前,經過交警部門和大唐西市協商,大唐西市的地下停車場在夜間對周圍小區的居民開放,這才解決了周圍居民的停車難題。
大唐西市是在原唐長安西市原址上打造的商業綜合體,每年接待商旅客員1100萬人次。商圈車流量大,動態交通管理難,停車矛盾尖銳,區域擁堵亟待治理。
大唐西市地下停車場有1650個停車位,夜間大部分閑置。但是,與其只有一路之隔的周邊幾個社區,都存在夜間停車難、隨意占道和在小區亂停車等現象。為此,西安市交警部門協調商場和小區多次共商,打破商居溝通壁壘,實現停車資源錯時共享——大唐西市將商業區停車位在夜間以優惠價格給周邊小區住戶租用。據統計,大唐西市地下停車場夜間已向周邊居民開放車位1314個。白天,交警部門又將商圈內部分車輛引入小區限時停放、按次收費,小區的空閑車位得到有效利用。
為此,商場和小區增加了收入,居民也節省了停車費,停車矛盾的解決帶動了區域交通環境的顯著改善。
內騰外挪+智慧停車引導 就醫停車不再難
6月18日,帶兒子來西安市兒童醫院就醫的張林先生說:“以前,來這里看病,最頭疼的就是排隊停車,沒辦法,只能把車停得離醫院遠遠的。今天來醫院停車很輕松,聽說是醫院的工作人員把車位騰出來給患者用了,真是太感謝了!”
西安市兒童醫院位于老城區西門內,每天就醫車輛2000余輛。長期以來,醫院周邊大量的停車需求與停車資源匱乏之間的矛盾十分突出,院內和路邊停車資源有限,就醫車輛亂停亂放常常造成交通擁堵。
針對醫院及周邊公共停車場白天車位不足、夜間空閑,而周邊小區停車場與之相反的特點,西安交警聯手醫院深入挖掘增設就醫車位。過去,醫院工作人員每日在醫院內部停放車輛約300輛。醫院出臺相關管理辦法,僅留60個車位供50歲以上或副高級職稱以上的人員在院內停放,并通過在周邊社區租賃白天停車位的方式,鼓勵醫院工作人員將車輛停放到周邊社區,騰出院內停車位240個,使醫院內群眾就醫車位增加到680個。同時,在醫院周邊發掘社會資源,協調開放周邊社區和社會停車場,增加就醫車位707個,就醫停車難題得到有效解決。
此外,西安推行智慧停車引導服務,在醫院周邊設置交通道路及停車場指引圖,用電子屏引導實現就近停車;指導醫院實行預約掛號同步預約停車,實現精準停車服務;為出租車、網約車等送醫車輛開辟專用行車通道和落客區域,即停即走;通過醫院周邊電子監控抓拍獲取車號,向車主推送挪車提醒短信、微信,并引導車輛進入就近停車場等。通過綜合治理,解決了因就醫停車難而引起的區域交通擁堵問題。
據了解,這種緩解就醫停車難的思路在西安市其他醫院也得到了很好推廣,全國很多城市到西安學習并復制推廣這種區域治理經驗。
設置動態道路臨時停車位 群眾停車更方便
6月18日20時,家住西安市紅專南路附近小區的劉茹女士將自己的愛車安心地停靠在紅專南路上,第二天早上7時,她愉快地開車上班。愛車夜間有地方放,還省了停車費。劉茹住的是一個老舊小區,小區內停車困難。劉茹說:“過去,晚上8點以后回家,小區根本找不到地方停車,如果把車停在路邊,交警還要處罰。現在交警部門設置夜間動態道路臨時停車泊位,群眾夜間停車方便又省錢。”
《西安市停車場管理辦法》第二十八條規定,住宅區周邊道路具備節假日、夜間等時段性停車條件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設置動態道路臨時停車泊位。 西安交警支隊秩序處副處長胡偉濤說:“我們將繼續探索研究設置分時段車位緩解群眾停車難問題,在對交通影響較小的路段,具備設置條件的路段設置動態道路臨時停車泊位,充分提高道路資源的利用率。”
現在,出租車司機張師傅再也不為如廁停車發愁了。張師傅說:“過去開車最害怕上廁所,經常因為停車如廁被交警貼條。現在有了如廁專用臨時停車位,可以安心如廁了。”據了解,西安市區50個公廁旁邊設置有如廁專用臨時停車位。
同樣不再發愁的還有學生家長。為解決校園周邊停車難,西安市交警部門聯合教育部門推行錯時上學和彈性放學制度;設置臨時停靠車位,限時上下車,即停即走,引導車輛規范通行;協調學校利用操場和周邊閑置土地作為臨時停車場,共享周邊小區、單位停車泊位,最大限度緩解校園周邊停車難。
停車難是我國大中型城市普遍存在的問題。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如何緩解停車難的調查中,63.4%的受訪者期待改善停車設施,增設立體停車場等新型停車方式;60.7%的受訪者建議發展停車場智能系統,提高停車場利用率;55.8%的受訪者期待辦公和住宅區停車空間錯時段共享。
解決停車難,是一項民生工程,政府需要多方施策、多策并舉,科學合理增加停車場有效供給以及加大智慧城市建設力度,將智慧停車納入城市規劃,讓市民不再為停車所困。
專家訪談
緩解停車難還需因地制宜
——訪陜西省社科院研究員石英
大唐西市將商業區地下車位在夜間以優惠的價格出租給周邊小區住戶。 本版照片均由記者 李旭佳攝
記者 李旭佳
前不久,由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主辦的全國城市停車治理工作現場會在西安召開,會議推廣了西安構建城市停車管理共治體系的經驗做法,該體系能否解決西安停車難問題?這種模式能否被推廣?
提及導致停車難的原因,陜西省社科院研究員石英告訴記者,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家庭汽車擁有量快速上升,停車位更新緩慢、供不應求是導致停車難的直接原因。此外,城市大部分老舊居住小區停車位規劃設計不足、停車位數量不夠、停車空間不足,相反,有些地方停車位卻大量閑置,資源嚴重不匹配,停車設施利用率低,這是導致停車難的重要原因。
石英表示,停車場位置設置不合理、管理不科學等問題也會導致交通擁堵。尤其在醫院、學校等車流量較大的地方,大部分車主只需短時間停車,但由于停車場太遠所以選擇就近停車導致交通堵塞。
近年來,西安市交警支隊結合城市實際情況,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進行了有效嘗試,西安的城市交通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例如,大唐西市采用停車資源錯時共享,將商業區車位在夜間以優惠的價格向周邊小區住戶租用,白天,交警部門將部分車輛引進小區限時停放,按次收費,空閑車位得到有效利用。另外,西安市兒童醫院采用內騰外挪,動態道路臨時停車;西安市交警部門在市區部分公廁前設置了如廁專用臨時停車位;部分學校也將操場、閑置土地作為臨時停車場等。這些措施都有效緩解了西安停車難問題。
在石英看來,“共享停車”模式能夠有效緩解城市交通堵塞問題,值得推廣,但是解決停車難問題并沒有統一的模式,需要因地制宜、因事制宜。他說,要從根本上緩解或者解決停車難的問題,需要合理規劃停車位的分布,加大停車位的建設力度。在他看來,當停車位的數量達到汽車數量的三分之二時,停車難問題才能真正被解決。
大數據時代,怎樣破解停車難?對此,石英有三條建議。
一是加強信息科學化管理。引用現代科技和科學管理手段,從基礎設施、技術等方面使停車收費管理智能化,尤其在商城、地鐵口等人流量較大的地方,可以設置明顯的智能化交通指示牌,實時更新周邊有多少停車位、剩余多少停車位,能夠讓車主節省找車位時間。可以加快智能化停車系統建設速度,通過智能化管理加快汽車停入或者駛出速度。
二是提高現有停車位利用率。一方面,提高停車收費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加快車主辦事效率,提高車位的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利用“共享停車”等模式減少車位閑置,將閑置停車位合理利用,應用大數據智能管理,有效緩解停車難。
三是提升市民文明用車意識。石英提出,當前中國已經進入了汽車社會,汽車保有量不斷提高,但是與汽車社會相匹配的文明用車問題日益凸顯。有些車主為了一己之便亂停亂放,甚至堵塞出入口造成擁堵。車主應該主動規范自身用車行為,文明用車。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