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陜西氣象現代化建設和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暨汛期氣象服務有關情況。據悉,近年來,我省因氣象災害造成人員死亡數由年均59人下降到34人,氣象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占GDP比例由年均1.6%下降到0.7%。
據介紹,我省初步形成了覆蓋全省的天、地、空一體的氣象觀測網,1500余套自動氣象站覆蓋到各個鄉鎮。智能網格預報業務體系覆蓋全省區域,有14萬個預報網格點,可預報3公里逐小時天氣,預報時效達到10天,晴雨預報準確率達到87%。我省大力發展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的臨近預警技術,主要是0—6小時,0—2小時的預報預警,提升了中小尺度災害性天氣預警準確率。
全省布設防雹三七高炮300多門、增雨火箭發射架400多個、地面燃燒煙爐60多套,年均開展飛機增雨雪作業60余架次。全省年均開展地面防雹增雨雪作業4000余炮(箭)次,消耗炮彈6萬余發、火箭彈5000余枚,為我省防災減災救災和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記者 張寶勤)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