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滿淑涵
前不久,家住西安市電子四路205所社區的程潤生老人享受了“所依居家”提供的保潔服務。“犄角旮旯都打掃得很仔細,臥室的燈泡擦干凈再裝好。”83歲的程潤生用手比劃著,臉上掛著滿意的笑容。
去年5月,205所社區引進智慧居家養老系統,為有意向的老人裝上“所依盒子”,只需一個遙控器,就可通過電視實現健康管理、家政服務、即時通話視頻等功能。“互聯網+養老”將如何改變養老生活?過去從事光學夜視研究工作的程潤生覺得,借用一句行話來說比較貼切:“使不可見的可見,讓不清晰的清晰。”
■便捷生活動動手指都搞定
“喂,叔叔您好!您需要哪項服務?”6月25日上午10點,在西安市新城區康惠養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正在處理服務訂單,根據老人的不同需求,從系統后臺給家政服務員、按摩師、理發師派單,服務人員再通過“助友家政”微信小程序將服務場景發送至系統評定。
2013年,西安助友家政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澤惠嘗試開展養老服務。創辦康惠養老服務中心的她發現,對老年人來說,最簡單的養老方式最好。“養老市場百花齊放,萬紫千紅,但做養老最關鍵的是把服務真正送到老人家里。”
基于這樣的考慮,去年3月,黃澤惠斥資開發服務管理的小程序,跟蹤每一項為老服務質量。目前,她還在商洽開發智慧醫養平臺,希望將來能為老年群體提供健康養老多元服務。
“你瞧,我的大女兒在加拿大,外孫在上海。過去我用平板電腦跟他們視頻、發照片,今后就可以在電視機上一鍵查看了。”雖然年過八旬,程潤生老人身體硬朗,平常也會自己下廚露兩手。“糖醋排骨、香酥雞是我的拿手菜。‘所依盒子’里還藏著不少營養食譜,我用語音呼叫就能查到美食做法,晚年生活也多了樂趣。”
取諧音“就要健康”的蘊意,西安海天信息工程有限公司開發了“九一健康”智慧醫療和養老系統。目前,這款系統已分別落地韓城、扶風、富縣、寧強,搭載預約掛號、在線問診、在線復診、電子病歷、電子處方、醫保支付等功能。“比如在扶風縣人民醫院,我們平臺運行主要以患者回訪為主,老年病患出院后的身體狀況,都可以通過在線問答等形式跟蹤和反饋,節約了不少資源和成本。”西安海天信息工程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沈揚一邊操作示范一邊介紹說。
■新生事物接受起來有點難
2015年初,由西安航天恒星科技實業(集團)公司開發的“恒星關愛”智慧養老系統在航天504所離退辦投入使用。老人們佩戴腕表,即可享受安全看護、健康管理等服務。
“老人的血壓、血氧、血糖、心率、體脂等指標會實時上傳到后臺,自動繪制身體健康狀況曲線,并及時告知子女。”西安航天恒星科技實業(集團)公司工作人員吳明珠說,這套系統是一個開放的云服務平臺,根據客戶需求,系統可添加不同服務模塊,對接整合各種硬件資源和各類服務資源,提供從線上到線下的不同服務。
但在系統運行中,吳明珠也發現,對老年人來說,可穿戴設備接受起來有點難。70到80歲老人覺得“用不慣”,60歲到70歲老人認為“用不著”。
“定位、測心率、緊急求助,這是老人及家屬們對智能設備的普遍要求,至于助餐、助浴、保潔、購物等功能,對目前的老年人群來說還不是剛需,所以他們也不愿嘗試。”航天504所離退辦主任李思祥說。
一年前,咸寧社區的張俊芳為老伴準備了睡眠檢測儀和智能腕表,希望掌握他腦出血后的恢復狀況。“但是用了兩次就閑置在柜子里。”張俊芳說,“充電麻煩不說,還鎖定了使用人,換個人就用不了,得拿到商家重新設置程序才行。”
205所社區主任鄧均認為,智慧養老在無形中改善老人的生活質量,而出生于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老人普遍對互聯網、智能化不敏感,自身消費意愿也不高。“相比網絡,他們更傾向于看得見摸得著的服務渠道。”
■未來發展亟待立體化方案
智慧養老如何讓老人們更舒心,兒女們更放心?省政協委員、陜西省大數據產業聯盟副會長游建剛認為,千種智,萬種能,幫不到人也不行。任何智能化手段都是為人服務的,智慧養老是社會性問題,發展智慧養老產業則需要立體的系統化方案。“智慧養老是一個全新的概念,目前模式尚不成熟,老百姓還需要有一個接受過程,需要國家、社會、企業、家庭幾方面合力推動,依靠科技手段改善養老環境,降低生活成本,節約服務資源。”
5G時代,萬物互聯。陜西電子工業研究院副院長尚保衛認為,智慧化城市是未來發展趨勢。陜西智慧養老產業處于起步階段,當前應做好基礎工作。“宣傳新的養老理念,引導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加快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建設,利用科技資源優勢開發更便于老年人使用的產品,讓老年人也像年輕人一樣,在指尖享受便民服務。
日前,國家工信部、民政部、衛健委下發通知,組織開展第三批智慧養老應用視點示范工作,支持建設示范企業、示范街道(鄉鎮)、示范基地三類試點示范。
記者從省工信廳了解到,目前我省已啟動相關申報工作,并完成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調研工作,將會同省民政廳、省衛健委等單位,加強組織協調,推進應用試點示范工作,推動我省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