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宮殿區 新華社發
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的玉琮和陶片 新華社發
據新華社電 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產大會)6日在阿塞拜疆巴庫繼續進行,中國良渚古城遺址當天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55處,位居世界第一。
在當天大會審議階段,世界遺產委員會多個委員國代表先后發言,對良渚古城遺址突出的普遍價值、真實性和完整性給予高度評價。隨后,所有委員國一致同意將該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表示,良渚古城遺址展現了一個存在于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以稻作農業為經濟支撐、并存在社會分化和統一信仰體系的早期區域性國家形態,印證了長江流域對中國文明起源的杰出貢獻。遺址真實地展現了新石器時代長江下游稻作文明的發展程度,揭示了良渚古城遺址作為新石器時代早期區域城市文明的全景,符合世界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要求。
良渚古城遺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長江流域天目山東麓河網縱橫的平原地帶,是太湖流域一個早期區域性國家的權力與信仰中心。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良渚古城遺址代表了中國5000多年前偉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是杰出的城市文明代表,填補了世界遺產名錄東亞地區新石器時代城市考古遺址的空缺。
一直以來,國際社會不時出現一些聲音,稱中華文明應從發現甲骨文的商代算起,也就是說能實證的只有3500年左右。在本次世界遺產大會上,與會的各委員國一致認為良渚古城遺址為實證中華5000多年文明提供了無可辯駁的實物依據和確鑿的學術支撐。良渚古城遺址入遺,意味著它所代表的中華5000多年文明在國際上得到了廣泛認可,意義重大。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