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向華 汪曼莉
■ 中歐班列長安號重載率100%,以西安港為中心的物流貿易集散中心初步形成。陜西自貿試驗區利用外資增長324.03%,占全省比重36.75%。
■ 全省新登記市場主體73.87萬戶,同比增長99.09%,在全國排名第4位,創歷史新高。民間投資同比增長11%,高于全國5.3個百分點,非公經濟占比達到54.6%。
■ 全省累計減稅降費223億元,增值稅、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增速較上年同期分別回落21.7個、64.9個、35.5個百分點。
7月17日,陜西公布上半年GDP增長5.4%。與一季度相比,全省經濟增速有所回落,但是在國際國內復雜經濟形勢“雙疊加”的大背景下,這一增速得來不易。
“總的來看,上半年陜西經濟穩定運行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發展的質量效益在提高,經濟下行壓力猶存。”省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張燁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如此點評。
來之不易的成績單
從外部看,全球經濟整體增速放緩,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較為突出、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從內部看,“三駕馬車”中,陜西投資增速持續回落;消費持續低迷;進出口大幅回落。
面對諸多不確定性因素,上半年陜西經濟成績單可謂來之不易。
省統計局核算處首席分析師孫小芳表示,上半年,陜西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出臺了一系列促進經濟穩增長的政策措施,全省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同時經濟下行壓力猶存。
綜合上半年陜西就業、物價、居民收入等基本面指標:就業形勢穩定,上半年,全省城鎮新增就業25.1萬人,完成年度任務的67.8%;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上半年,CPI上漲2.4%,高于全國0.2個百分點,在3%的年度預期目標之內;居民收入較快增長,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高于GDP增速0.6個和1.7個百分點;陜西三次產業穩定增長,從發布的數據可以看出,農業生產整體平穩,工業有所回升,建筑業較快增長,第三產業增長較好……上半年,全省經濟仍然保持在平穩運行區間。
但我們也要看到,上半年成績單背后,部分指標增速回落不容忽視,經濟增長下行壓力依然存在。
今年以來,我省工業持續承壓前行。上半年,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3%,較一季度加快0.5個百分點,工業增長出現回升,但還是低于全國2.7個百分點。整體來看,全省工業回升的基礎尚不牢固,后期仍存在較大下行壓力。與此同時,投資增速持續回落。上半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降至近年來最低水平。從投資內部結構看,工業投資、房地產投資、基礎設施投資是投資的三大領域,這三大領域上半年均出現不同程度回落。
上半年,國內外宏觀環境發生深刻變化,不確定因素增多。陜西聚焦高質量發展,下大力氣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等工作,全省經濟發展質量不斷提高。
“質”的變化開始顯現
“穩”的背后,陜西經濟發展“質”的變化開始清晰——
新動能發展勢頭強勁。上半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8.3%,高于工業增長速度,占GDP的10.8%,占比較上年同期提高0.3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3.1%,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0.1%,均高于規上工業增速。同時,代表工業發展新方向、技術附加值高、符合消費升級方向的產品生產形勢良好,太陽能電池產品、電子元件產量分別增長28%和13.4%。
制造業投資增長加快。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和重點。上半年,全省制造業投資增長6.5%,較上年同期加快1.4個百分點,高于全省投資4個百分點,高于全國3.5個百分點。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5.8%,較上年同期加快5.4個百分點。先進制造、智能制造等轉型升級領域投資快速增長。
新消費蓬勃發展。限上企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商品銷售在前幾年保持快速增長的基礎上,今年上半年依然保持兩位數增長,占比較上年同期提高2.8個百分點。旅游市場持續發力,旅游總人數和旅游收入都是兩位數增長。
民生保障持續加強。上半年,全省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8.5%和9.7%,較一季度分別加快0.1個和0.3個百分點,保持穩定增長。脫貧攻堅、教育、環保等民生領域支出得到有效保障。在全省財政支出中,節能環保支出增長50.1%,城鄉社區事務支出增長15.6%,教育支出增長8.1%,均保持較快增長。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緊扣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扎實”要求,大力發展“三個經濟”, 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持續放寬市場準入,加大知識產權保護,改革舉措不斷走實走深,陜西經濟“穩”的格局不斷加固。
陜西經濟韌性足
逆風之下見韌性。更多微觀市場主體表現和細分領域數據印證,陜西經濟發展穩定運行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結構優化、動能轉換加快的趨勢沒有改變。
減稅降費政策效應顯現。今年我省全力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措施,上半年累計減稅降費223億元,增值稅、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增速較上年同期分別回落21.7個、64.9個、35.5個百分點。同時,隨著我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市場活力持續增強,上半年,全省新登記市場主體73.87萬戶,同比增長99.09%,在全國排名第4位,創歷史新高。民間投資在去年高速增長的基礎上,今年上半年依然保持兩位數增長,高于全國5.3個百分點,非公經濟占比達到54.6%,較一季度加快0.2個百分點。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上半年,全省三次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別為4.8%、48.0%和47.2%。第三產業貢獻明顯。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4.0%、38.1%和57.9%,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于第二產業19.8個百分點。
外向型經濟高質量發展。我省持續發力“三個經濟”,中歐班列“長安號”重載率100%,以西安港為中心的物流貿易集散中心初步形成,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貨郵增速居全國十大機場首位,我省與“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總值保持兩位數增長,陜西自貿試驗區利用外資增長324.03%,占全省比重36.75%。
能源工業由負轉正。6月,受部分煤炭企業恢復生產、釋放產能帶動,能源工業結束了連續5個月的負增長,由負轉正。上半年,能源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較一季度加快2.6個百分點。工業新動能持續發力。陜西電動客車產能呈現“井噴式”增長,成為全省汽車工業領域中的一個新的增長點;陜西大數據產業快速發展,目前已形成以西咸新區為基地,西安高新區、延安新區為園區的大數據產業布局。
三季度啟幕,新的下行壓力面前,陜西扎實推進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建設、鄉村振興等多重戰略,為全省經濟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國家和我省實施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穩增長促投資政策,正在不斷釋放紅利,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政策保障;我省持續發力“三個經濟”,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為經濟穩定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增長動力,這些無疑為陜西下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堅定了信心。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