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小说,久久精品国产2020观看福利

獸面紋銅方罍:殷商時用它來裝酒嗎?

2019-07-30 08:17:32  來源:陜西日報  


[摘要]在綿延千里的漢水流域,有一條自北向南流淌的支流——湑水河,它流經洋縣、城固縣,匯入漢江。河水兩岸盛產水稻,其中黑米、香米等久負盛名。每到金秋時節,漫山遍野的橘子樹上,黃澄澄的橘子掛滿枝頭,大地一片火紅的景象。...

  現存于城固縣博物館的獸面紋銅方罍。 記者 百川攝

  城固縣寶山遺址發掘現場出土的文物。照片由趙叢蒼教授提供

  1990年3月,趙叢蒼(中)與他的兩名助手成功發現城固縣寶山遺址。圖為三人當時合影。照片由趙叢蒼教授提供

  自一九九〇年發現寶山遺址以來,趙叢蒼在近三十年的時間里多次前往寶山遺址現場進行發掘作業。圖為趙叢蒼在遺址現場工作。 照片由趙叢蒼教授提供

  在綿延千里的漢水流域,有一條自北向南流淌的支流——湑水河,它流經洋縣、城固縣,匯入漢江。河水兩岸盛產水稻,其中黑米、香米等久負盛名。每到金秋時節,漫山遍野的橘子樹上,黃澄澄的橘子掛滿枝頭,大地一片火紅的景象。

  湑水河畔不僅風光旖旎,也走出過許多歷史人物。湑水河西岸的城固縣是西漢時期著名的外交家、探險家張騫的故鄉。而它東岸的洋縣則長眠著我國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的發明者蔡倫。

  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在湑水河畔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其中包含爵、尊、方罍等多種酒器,證明當地人民釀酒和飲酒的歷史十分悠久。20世紀以來這里出產的黃酒、白酒、黑米酒長期享譽國內酒業市場。

  有專家考證,湑水河畔出土的城洋青銅器屬殷商時期制造,比寶雞市出土的西周青銅器要早數百年。其中作為酒器的獸面紋銅方罍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現被城固縣博物館收藏。

  獸面紋銅方罍真的是用來裝酒的嗎?它代表著哪一種文化?帶著一連串問題,記者走進了城固縣博物館,聽館長茍保平講述獸面紋銅方罍的故事。

  姓名:獸面紋銅方罍

  年齡:3000余歲

  職稱:國寶級

  戶籍登記時間:1976年

  籍貫:陜西省漢中市城固縣

  出生時間:商代晚期

  現住址:城固縣博物館

  聯系電話:0916-2727772

  與400余件青銅器同時面世,身世成謎

  據城固縣博物館館長茍保平介紹:“獸面紋銅方罍是于1976年在城固縣寶山鄉(今寶山鎮)蘇山村一戶農民家中的姜窖里被發現的,寶山這里有泡姜的歷史,農戶每年收了姜以后要泡在窖里。1976年挖掘發現的時候還有青銅面具等共計410件青銅器。這件方罍是我和這個農民一路從寶山鄉背回來的,當時存放在我們城固縣文化館。”

  據茍館長介紹,獸面紋銅方罍器型獨特,紋飾精美,花紋配以厚重的胎體,顯得深邃神秘,凝重大方,多次代表國家赴韓國、法國、美國等國參展。罍有六種紋飾,從最小的獸面紋、高浮雕、鈕、罍紋,各種紋飾在獸面紋銅方罍都得到了融合,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當時中國青銅器發展的高水平。據了解,目前在國內出土的同等級別的方罍,不超過10件。

  “獸面紋銅方罍的主要用途是存放酒,當時它和亞伐方罍一同被挖掘出來,后者后來被送去了洋縣,現在存放在洋縣博物館里。1984年,獸面紋銅方罍在西安碑林博物館第一次展出,沒想到立刻引起了業界轟動。臺北故宮博物院慕名而來,又帶著它在臺灣同胞面前亮相,最后做了一個‘替身’留在那里。”茍館長講述著獸面紋銅方罍與公眾見面的經歷。

  “20世紀90年代中期,有位在法國留學歸來的女博士,專程來到我們城固縣文化館提出要親眼看一下方罍的真容。當她看到它時,激動地對我們說‘以前在臺北看到的是復制品,今天終于見到本尊,真是太幸運了’。”茍館長說。

  “但是當時存在的問題是沒有人能解答包括獸面紋銅方罍在內的這批青銅器的來歷。有關的信息很少,因為這批青銅器都不是通過科學發掘被發現的,所以無法確定它們的來源。直到1990年,一個西北大學研究生的到來……”茍館長回憶道。

  由一篇碩士論文的撰寫揭開身世之謎

  “我1987年在西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攻讀研究生,1989年年底我開始進行學位論文的選題,當時城固、洋縣出土的青銅器已被學術界關注,并有不少相關論文發表,但由于這些青銅器都是農民隨意挖得而不具有科學性,也未能有相關遺址發現而使研究難以深入。1990年春節期間,導師帶領我與兩個師兄弟去安康、漢中做先期考察,但一無所獲。”6月16日,在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的辦公室,已是考古學專業教授的趙叢蒼向記者講述他與城固縣青銅器的故事。

  1990年3月8日,趙叢蒼與兩名助手再次來到城固縣,在湑水河兩岸開始了又一次的文物勘探、發掘工作。這次發掘工作并不順利。“從3月8日到當地開始,我們三個就一人背上一個水壺,帶些干糧,每天天麻麻亮就到湑水河畔開始工作,到天黑了再回住處。我們工作中面臨的最大困難是陜南的地質都是沙石石塊結構,很硬,一天下來打幾百個孔,手都磨出血了,但還是沒發現要找的東西。這樣一直持續到3月19日,那段時間我們都快絕望了,我就躺在湑水河岸邊的石頭上發愁。”趙叢蒼回憶道。

  有道是蒼天不負有心人,趙叢蒼這一躺卻為他帶來了意外的收獲。“3月19日下午,我躺在石頭上,突然看到湑水河北岸有一處高聳的土丘,我就問陪同的當地干部那是什么地方,他們告訴我那里叫作寶山。我一聽立馬來了興趣,我說‘寶山應該有寶呀’,于是立即決定到那里去碰碰運氣。”于是,趙叢蒼一行六人挽起褲腿,手挽手蹚過湑水河,來到寶山。

  “到那兒以后問過當地村民,說以前在山上出現過陶片。我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上山,經過認認真真、反反復復的尋找與辨認,最終找到了應該是我們要尋找的陶片和灰層等遺存。興奮的我們隨即按考古方法開了個一米的小探方進行發掘。作為專業的考古工作者,當你發現遺跡的時候,就已經達到一種廢寢忘食的狀態,我們已經完全投入進去,一直挖到晚上10時多,幾個人就裝了滿滿三大包陶片先背到鄉政府。我們到鄉政府的時候已經又累又餓,連忙請人給我們煮了米飯充饑。我一個不吃米飯的人,都餓到狼吞虎咽吃下了三大碗,那會兒真的覺得很累,后來又把陶片一直背到縣城招待所。晚上躺在招待所的床上,我看著窗外想,這下總算有收獲了。”對于寶山遺址的發掘經過,趙叢蒼坦言得來不易。

  通過寶山遺址的發掘,趙叢蒼給出了獸面紋銅方罍身世的答案。“罍分為方罍、圓罍。方、圓主要是罍的橫切面區分出來的。其中圓形是古代罍中常見的形態。獸面紋銅方罍高51.2厘米、面寬15.3厘米、側寬2.4厘米、底面寬12.8厘米、腹長39.7厘米,重21250克,方唇,直頸,圓肩,弧腹,凹底,肩兩側飾牛形首一對,背面腹下部有一羊首鋬,蓋、頸四面各飾一道扉棱,蓋和握手皆飾倒置卷角饕餮紋,握手紋飾以細陰線紋表現,頸部以扉棱為界,飾一對相對的夔紋,組成饕餮面。肩部兩面各雕飾一組高浮雕,卷角為兩部分,上部為渦紋間飾夔紋,兩面各有五個渦紋。器形大,鑄造精良,紋飾繁縟,是中國青銅器發展高峰的產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當時中國青銅器發展的高水平。青銅是貴重金屬,在商代,銅礦稀少,想要取得銅礦要大費周折。正因為稀有、貴重,使用者注定不是普通人,都屬于上層人物,而且不同的級別用的銅器有所不同,一般從用料、紋飾、做工區分地位高低,參照安陽殷墟出土的大量不同層次的商墓就可以看出??脊殴ぷ髡咴诎l掘安陽殷墟墓葬的時候,發掘出一處非常富有的墓葬,是歷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軍事統帥婦好的墓葬。她是商王武丁的配偶。在她的墓葬中發掘了幾百件青銅器,其中就有為數不多的方罍,造型、花紋都和獸面紋銅方罍很相似。所以可以推測出獸面紋銅方罍鑄造于商代晚期。”趙叢蒼說。

  獸面紋銅方罍印證巴文化的存在

  為何在城固縣寶山遺址會出現獸面紋銅方罍這樣貴重的青銅器?趙叢蒼認為這說明當時生活在此地的族群屬于較為強大的部族。他說:“城固洋縣青銅器在20世紀50年代就有發現,‘城洋青銅器’這個名字是我起的。這里的青銅文化歷史久遠。一些學者認為漢水上游與三星堆文化大體同時的青銅文化,屬于三星堆文化的范疇。城固寶山遺址的發掘,據其特色我提出了寶山文化的命名。三星堆文化屬于蜀文化性質已為學術界所認同,而巴是與蜀關系十分密切的族群。學者中有的人認為早期的巴應該在西北的區域,有的認為在清江流域,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說是在清江的值得重視。寶山文化所顯示的情況,似應屬于巴文化性質。”

  對于巴文化與蜀文化的區別,趙叢蒼表示,三星堆出土的器具里沒有釜,也就是說沒有發現一種炊器以及配套的杯具,而在寶山和清江流域的遺址里有,說明當時寶山和三星堆地區生活的族群不屬于同一個族群。“根據我們的研究發現,寶山文化存在了二三百年,在中原文化和西南文化之間。之后這個地區的族群應該是向西北方向翻越秦嶺,去往今天寶雞地區一帶進行生活。”趙叢蒼分析道。

  作為酒器使用的獸面紋銅方罍的出土,也充分證明了早在3000多年前城固的先民就已經有了釀酒作業的歷史。據城固酒業公司經理田鋒介紹,城固縣釀酒歷史悠久。他說:“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所帶的邦交禮品中就有城固酒,三國時期諸葛亮犒賞三軍皆用城固酒,唐、宋、明、清時期城固已出現‘酒肆玉液飄香,農家自釀常醉’的局面,引得文人學士紛至沓來。蘇東坡與好友文同飲罷城固酒,文同揮毫寫下‘飲罷豐樂酒,不思巴蜀燒’的贊美詩句,其中的豐樂酒就是城固酒的一種。”時至今日,城固酒業在傳承3000年酒文化的基礎上,不斷挖掘傳統工藝,在傳承中探索,在創新中發展。

  為巴蜀文化探索找到一把鑰匙

  據茍保平介紹,獸面紋銅方罍對外正式展出以后,新華社等媒體都派記者專程來拍攝。“這件文物曾在南非、荷蘭等國展出過。到現在修正、翻新的程序都很復雜。這件文物1984年被定為一級,2006年省文物局又定過一次,仍然是一級。”茍保平說。

  “我們大約熬過兩個星期,后來我的論文答辯時間快到了,我們抓緊做了善后工作急忙趕回西安。我通過一些數據、實踐分析用20天寫了碩士論文,論文答辯時得到了評委們的高度評價。寶山遺址也成了我們考古學業內的一個重大發現,可以說是為巴蜀文化探索找到了一把鑰匙。之后,1998年到2004年我們又對寶山遺址進行了多次發掘。記得1998年秋天漢中地區雨水較多,有一天我們在漢江邊上河床斷崖作業,我在斷崖上面,另外兩個人是搭著人梯在下面刮土看底層。突然間一股涼風襲來,暴雨就傾盆般瀉下來,江中水浪朝著我們的位置洶涌而至,得虧我爆發的力量,一把把兩人提拉上來,不然他們就被浪卷走了。”談到當時遇險的情形,趙叢蒼至今心有余悸。

  趙叢蒼和他的團隊在寶山遺址發掘的經歷感動了當地的村民。他所住房屋的房東對他說:“你這個教授叫我當我都不當,比農民還苦哩。”

  經過趙叢蒼和他的團隊連續15年的發掘,城固縣寶山鎮出土了距今3000多年殷商時期遺存的大量陶器、骨器、石器以及青銅器文物。其中仰韶時期燒烤坑和漢代燒烤坑,數量多、種類齊,另有商代的填埋垃圾和燒烤食物并用的燒烤坑。這些燒烤坑的發掘出土揭示出漢水上游地區從仰韶、龍山直到漢代延續著使用烤燒坑這樣獨特的生活習俗,這在全國考古發現中尚屬首次。寶山商時期豐富的遺跡遺物反映出它是具有獨特面貌的文化遺存,因而被命名為寶山文化。

  “想想以前,如果沒有我當時躺在石頭上的一轉頭,沒有執意要上山,沒有這些機遇,寶山遺址可能現在還在地下沉睡。”趙叢蒼說。記者 百川 實習生 柳俊彤

編輯: 陳晶

相關熱詞: 獸面紋 銅方罍 殷商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清县| 寿光市| 繁昌县| 泾源县| 高邑县| 大关县| 康保县| 河曲县| 高密市| 梧州市| 射洪县| 嘉善县| 怀安县| 融水| 洛南县| 视频| 蒙城县| 吴忠市| 双流县| 武平县| 南岸区| 乐清市| 肇庆市| 合水县| 博客| 正定县| 拜城县| 海晏县| 专栏| 正定县| 赤水市| 道孚县| 赤水市| 额尔古纳市| 务川| 政和县| 望谟县| 涿州市| 东乡县| 察隅县| 大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