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不沿邊不靠海的內陸省份,加快綜合保稅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建設一直是陜西省發展“三個經濟”、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抓手。今年,陜西省進一步加大綜合保稅區建設力度,同時啟動其他類型特殊監管區域轉型整合工作,積極為我省穩增長、推進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實現高質量發展打造新引擎。
前不久,我國中西部地區首個以航空產業為特色的綜合保稅區——西安航空基地綜合保稅區正式通過國家驗收,進入封關運行階段。航空基地綜保區將依托我省航空產業優勢,以發展民用航空產業為核心,大力發展飛機裝配和維修改裝、國際采購與分銷配送、國際中轉、檢測和維修服務等保稅業務,為我省擴大對外開放、推動航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國際化新舞臺。
西安航空基地管委會副主任王偉:“航空產業是陜西省的特色優勢產業,陜西航空加工貿易的主要企業集中在航空基地周圍。西安航空基地綜合保稅區的建設發展,將為陜西省承接國際航空產業轉移提供有力支撐,為航空產業進行更廣泛的國際合作開辟出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航空基地綜保區是我省繼西安綜保區、西安高新綜保區之后的第三個綜合保稅區,除此之外,我省現有的海關特殊監管區還包括西安進出口加工區和西咸保稅物流中心。近年來,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已經成為陜西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先行區、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聚集區,在承接國際產業轉移、促進對外貿易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西安海關副關長應小莉:“今年上半年,我省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進出口貨物總值1213.2億元,占整個陜西省進出口總值的70%以上,應該說它發揮了‘小區推動大省’的特殊作用。”
今年年初,國務院出臺《關于促進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從便利企業內銷、促進研發創新、推進物流便利化、培育新業態、支持綜合保稅區率先推廣自貿試驗區試點經驗等5個方面提出了21條具體舉措,這對坐擁三大綜保區的我省來說,既是難得的機遇,更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由于這些政策僅適用于綜保區,出口加工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必須整合升級成為綜保區后,才能享受到政策紅利,不具備條件的要逐步退出序列。
面對機遇與挑戰,目前,我省已經啟動了其他類型特殊監管區域轉型整合工作。位于西咸新區空港新城的西咸保稅物流中心是我省唯一一個以服務國際航空物流樞紐為主的海關特殊監管區,近年來,依托我省臨空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自貿試驗區、跨境電商綜試區、第五航權等疊加政策優勢,進出口額連年增長。
西安咸陽機場海關副關長任藝:“我們的保稅物流中心如果升級成綜合保稅區,首先它的功能就會變得更加齊全,業態會更加豐富,那么綜合保稅區它不但有保稅倉儲保稅物流,它還有我們的生產、制造、研發,包括區內展示等等,有很多更新的功能。”
目前,空港新城已經啟動了升級設立西咸空港新城綜合保稅區的申報工作。與此同時,寶雞、楊凌等地的綜合保稅區申報工作也在同步推進。
應小莉:“進一步加快特殊區域的整合優化升級工作,以此來推動陜西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更好地服務陜西“三個經濟”發展,更好地優化陜西營商環境,更好地服務陜西全面擴大開放。”(魏 佳)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