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小说,久久精品国产2020观看福利

柿子紅了 奶農富了——來自富平縣脫貧一線的故事

2019-08-28 08:49:38  來源:陜西日報  


[摘要]“中國柿鄉”“中國羊乳之都”是富平縣響當當的名片。...

86360ced6876e9f17ef75a8fdcfc543c.jpeg

  發展中的新富平。

  記者 喜順

  “每公斤36元,我家的柿餅從來沒賣過這么好的價錢。”8月19日,富平縣莊里試驗區王莊村貧困群眾白雪建樂呵呵地說。“一只羊就是一棵‘搖錢樹’,一圈羊就是一個‘小銀行’。”同樣高興的還有富平縣城關街道貧困群眾董寶鳳。

  “中國柿鄉”“中國羊乳之都”是富平縣響當當的名片,尤其是去年電視劇《歲歲年年柿柿紅》播出后,富平柿餅更是紅遍大江南北。富平縣依托柿子、奶山羊這兩大優勢主導產業,實施項目帶動、示范引領、政策鼓勵、企業托管等舉措,扶持貧困群眾種植柿子樹、養殖奶山羊,不斷增強“造血”功能。

  富平縣對奶山羊養殖規模在100只的專業大戶、200只的家庭農場、500只的規模養殖場、1000只的規模養殖場、3000只及以上的規模養殖園區,一次性分別扶持5萬元、10萬元、30萬元、50萬元和100萬元,同時對養殖奶山羊的貧困戶,每只羊補助400元。為發揮柿子這一優勢產業的扶貧造血功能,富平縣采取“政府引導、企業主導、農戶入股”方式,組建了集種植、加工、銷售等功能于一體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千畝柿子種植加工基地,統一管理、分片負責、責任到戶。貧困群眾種植柿子樹每畝獎補400元,柿子園還能入股,無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的柿子園由合作社統一托管。合作社注冊了“大福”“柿子紅了”等品牌商標,統一收購,統一檢測,統一包裝,為商品走向高端市場奠定了基礎。

  白雪建自從加入合作社后,家里的柿餅就不愁賣。今年,他又新種植了4畝柿子樹發展產業,實現脫貧致富。富平縣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使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至少有1項致富產業、主要勞動力至少掌握1門實用技術、有1人穩定就業。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有了保障,“造血”功能得到提升。

  在引導支持永輝現代農業公司、洋陽柿子專業合作社等現有柿子加工企業(合作社)健康發展的基礎上,富平縣積極引進社會資本參與柿子加工業,并通過現有企業(合作社)聯合與外來企業兼并、重組,培育和打造柿子精深加工龍頭企業,在做精做細做強柿餅、柿子醋、保健飲料開發的同時,加大柿子白蘭地、柿子果糕和柿子皮色素、柿葉提取物等系列產品的開發,不斷延伸產業鏈,開拓中高端市場,使柿子產業逐步實現品牌化、標準化、規模化加工銷售,增強市場競爭力。以富平縣騏進生態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為核心,富平縣探索推行“企業+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吸納270戶貧困戶加入大福柿子種植專業合作社,建成優質尖柿園2642畝。通過產業幫扶、技能幫扶、農資幫扶、電商幫扶、務工幫扶和分紅幫扶等6大措施,富平縣的貧困群眾走上了脫貧之路。

0bff1545c80ad2a348c51e5a5b866ecc.jpeg

  工人們在無菌擠奶車間工作。 本版照片均為記者 喜順攝

  富平縣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合作,構建了奶山羊技術服務體系,建立了產業扶貧110服務平臺,免費為貧困群眾提供養殖圈舍,定期開展養殖技能培訓,并以每公斤高于市場價0.2元至0.6元的價格收購貧困戶鮮奶,讓貧困群眾獲益。

  “我年齡大了,身體也不好,養不了羊,把4只羊托管到園區,3年分紅1萬多元,現在管孫子也有勁了。”富平縣城關街道貧困群眾董寶鳳說。2017年以來,城關街道積極探索扶貧工作新路子,聯合紅星美羚生態循環現代農業園區提出了“企業+貧困戶”的產業托管模式,將64戶貧困群眾的181只奶山羊托管給園區,養殖成本及防病疫苗等均由園區承擔,園區每年為托管貧困群眾分紅。

  目前,富平縣年產鮮柿子20萬噸,年產值32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柿子生產基地縣;建成羊乳品加工企業6家,年加工羊奶粉能力超過8萬噸,奶山羊全產業鏈產值達到40億元。兩大優勢主導產業對4767戶貧困群眾實現了全覆蓋。

  朱銀娟的微信脫貧路

d0fd4a96ced70dcdb1ed2685196468ab.jpeg

  朱銀娟經常騎著摩托車走村串戶收購當地土特產。

  記者 喜順

  做微商的朱銀娟是富平縣的一名貧困群眾。最近,她嘴邊經常掛著一句話:“大媽,你家核桃還有沒有?”

  8月21日,朱銀娟騎著摩托車翻山越嶺,剛從大山深處為網友們尋找山核桃和土雞蛋回來。她說,這道山溝里住著幾戶人家、那座山里面有什么山貨,她都一清二楚。

  朱銀娟的家在富平縣曹村鎮大王村,一家6口人的生活,全靠她和丈夫撐著。一年土里“刨”出的幾個錢全貼在了患冠心病的婆婆和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公身上,正在讀書的大女兒和上托兒所的小女兒只要用錢,她和丈夫就犯難了。她的丈夫為了更好地照顧兩位老人,放棄了外出打工的機會,只能在附近打零工,維持家里的日常開銷。單一的收入來源使這個家庭陷入了困境。

  2017年,富平縣教育局精準幫扶他們家,送來了100只小雞仔和600公斤飼料,并對他們進行養殖培訓。隨著土雞蛋越來越多,銷路成了朱銀娟的心病。由于山區自然條件限制,她只能將土雞蛋賣給周邊的村民,久而久之,養雞的村民多了,大家都開始犯難,解決銷售問題成了大家共同的難題。

  2017年5月的一天,朱銀娟的一位江蘇好友在微信里看到了她發的“真可惜,村里的山核桃沒人要……”的信息后,鼓勵她在朋友圈里做微商。初試微商,朱銀娟發現銷量不錯,嘗到甜頭的她漸漸地通過微信、抖音銷售起了山核桃。時隔一個月,她無意間聽村民說許多貧困群眾家的土雞蛋滯銷,于是她又在微信朋友圈里幫村民銷售起了土雞蛋。如今,她通過微信、抖音不斷銷售著當地的山核桃、土雞蛋和其他土特產。由于土雞蛋的品質好,加上她個人信譽度也高,當地山貨開始變得供不應求。朱銀娟告訴記者,她不但把自家的山貨銷售一空,還幫助周邊村民銷售完了原本滯銷的核桃。“前年,我光核桃就賣出了2500公斤,掙了2萬元……”朱銀娟高興地說出了當年的“秘密”。

  朱銀娟還搭上了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的順風車,在曹村鎮柿鄉名苑分得了一套房子。“記得住進新房的那天,公公、婆婆都流下了激動的淚水,說他們這輩子做夢都沒想到能搬出大山。”朱銀娟說。

  如今,朱銀娟的手機里有20多個微信群,一說賣個啥,大王村9個組的群眾都來找她。“去年,我通過微信、抖音賣出了35公斤花椒、1000枚雞蛋、3500多公斤核桃、500多公斤蘋果、1000多公斤柿餅、300多公斤散裝酒……”朱銀娟自豪地說。

  歲歲年年柿柿紅。經過多年發展,柿子產業已經成為推動富平縣群眾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之一。

  扎根大山情暖山村

  ——記富平縣曹村鎮三合村第一書記董紅軍

  記者 喜順

  “董書記,娃考了530分,已經被錄取了!”富平縣曹村鎮三合村北坡組貧困群眾任軍明第一時間把這個喜訊告訴了村第一書記董紅軍。

  “我在銅川市耀州區找了個跟車的活兒,一個月3900元,管吃管住。”任軍明家不管有啥大小事,他都會第一時間給董紅軍報告。

  董紅軍是富平縣衛生健康局2017年5月選派到三合村任第一書記的。提起董紅軍,三合村上到80多歲的老人,下到七八歲的孩子幾乎都認識他。

  任軍明的妻子10多年前因病去世,剩下他和女兒相依為命,早些年他還做過腦部手術,落下了右手手指麻木的毛病。任軍明家的日子過得很苦,曾經的家簡直就是沒法看、沒法住,他被周圍群眾稱作“懶漢”。董紅軍多次去他家后,任軍明的家“悄悄”發生變化了。

  董紅軍第一次去任軍明家時,被破舊不堪的住房所“震撼”:狹窄的小院沒有門,年久失修的土院墻只有半人高,院子靠西有一間10平方米的土坯房,靠東的一孔土窯洞已經坍塌,后面的一孔窯洞也年久失修。房間的地面凹凸不平,灶臺上雜亂地放著鍋碗瓢盆,土炕上只有兩床舊被褥,窗戶破爛不堪,上面一層又一層地糊著報紙,兩扇門即使合上縫隙也很大……眼前的景象讓董紅軍如芒在背,他大聲說:“這地方咋能住?要趕緊搬!”

  考慮到任軍明家的實際情況,董紅軍給他出主意:“不行你先找個本家人借住一下人家空閑的房子,我和村干部盡快把你家的住房問題落實好。以后再遇到陰雨天,我心里也踏實些。”

  “感覺像做夢一樣,僅用一個多月時間,我和娃就搬進了新房。”任軍明高興地說,董紅軍離開他家后,村干部很快就幫他拆了舊房、建了新房。

  幫助任軍明家打水窖、種花椒、申請補貼、辦理低保……這些都在董紅軍的幫扶計劃之中。在董紅軍的牽線搭橋下,留古鎮愛心人士米軍剛每年資助任軍明的孩子生活費6000元,同時承諾,只要孩子好好學習,愿意資助孩子到大學畢業。吃下這顆“定心丸”,任軍明重拾生活信心,干什么都積極了,還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群眾眼里的“懶漢”變得勤快了。

  “沒有董書記,我和娃都不知道咋過,我一度對生活失去信心,現在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把他當自己人,大小事都給他說,讓他放心。”任軍明說。

  看病難是三合村群眾的心病。由于地處山區交通不便,當地群眾“小病扛、大病拖”的現象十分普遍。董紅軍下定決心,不管跑多少路、流多少汗,也要解決這個問題。他多次協調,2018年給村上建起了標準化衛生室,添置了醫療設備,并多次組織健康知識講座、義診活動,落實醫療救治38人次。在曹村鎮開通首家村級合作醫療門診統籌報銷渠道,切實解決了當地群眾看病難的問題。

  董紅軍用心幫扶著56戶貧困群眾,他說貧困群眾的實際行動也在感動著自己。9組群眾盧曉梅腿部殘疾,和丈夫守著4畝花椒地過日子,大兒子在銅川市一家修車店當學徒工收入也不高,小兒子今年考上西安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家里正在為孩子的學費發愁。董紅軍聯系富平縣朱老二骨科醫院資助了盧曉梅的小兒子2000元學費,又幫助盧曉梅的大兒子聯系到富平縣一家汽修廠就業。“多虧了董書記,我也不知道咋樣感謝他,我們這山路不好走,費鞋費腳,我就做了兩雙鞋墊送給他,也是表達我的一點心意。”盧曉梅說。

  “回憶起這幾年扶貧的點點滴滴,村里角角落落都留下我戰斗過的足跡。村民的熱情問候,孩子們的親切稱呼,都讓我感到無比幸福。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經歷,穿著貧困群眾送的鞋墊,我的扶貧步伐將更加堅實有力!”董紅軍說。

  縣區名片

  基本縣情

  富平縣取“富庶太平”之意而得名,總面積1242平方公里,轄16個鎮(街道)268個行政村。2018年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30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21元,同比分別增長8%和9%。

  人文歷史

  富平縣人杰地靈,紅色旅游資源豐富,有八路軍120師抗日誓師紀念地、渭北革命根據地交通聯絡站故址、康莊戰斗烈士陵園等。

  生態環境

  富平縣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物產豐富,境內有季節性河流4條(石川河、溫泉河、趙氏河、順陽河),水庫10座,年降水量約為443.1毫米,素有“九峪肥田”之稱。生態環境舒適宜居,石川河生態公園、溫泉河濕地公園湖光瀲滟,橋山山脈植被繁茂,金粟山森林公園風光旖旎。

  主導產業

  柿子、奶山羊是富平產業的兩張名片,也是當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主導產業。全縣栽植柿子樹32萬畝、奶山羊存欄65萬只。富平縣的羊乳品、莊里合兒餅、流曲瓊鍋糖等暢銷海內外。

  脫貧人口

  富平縣是革命老區、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縣有貧困村82個,2014年年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2404戶39637人。截至2018年年底,全縣共剩余貧困人口1717戶3242人,貧困村1個,貧困發生率0.54%。2019年5月,富平縣順利摘帽。

  記者手記

  “志智雙扶”促脫貧

  喜順

  采訪大王村貧困群眾朱銀娟、三合村第一書記董紅軍時,他們嘴里說得最多的就是怎樣做大做強當地產業,讓鄉親們能盡早富起來。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關鍵看貧困群眾在脫貧中的“志”和“智”。富平縣把“志智雙扶”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重點,以鄉村振興為載體,以產業脫貧為支撐,充分體現“扶志”“扶智”在脫貧攻堅戰中的作用,不斷增強貧困群眾自主脫貧意識,激發內生動力,提高脫貧致富能力。

  目前,脫貧攻堅戰已進入決戰決勝階段,但個別貧困群眾達到脫貧標準后,不愿摘掉“窮帽子”,甚至還以當選貧困戶為榮,無非是想依靠扶貧政策,不勞而獲得到補助。

  精神貧困比物質貧困更可怕。只有從思想上拔除“窮根”,才能真正脫貧致富奔小康。如果扶貧不扶志,扶貧的目的就難以達到,貧困群眾即使脫貧,也可能會再度返貧。扶貧先扶志,一定要把扶貧與扶志有機結合起來,既要送溫暖,更要送志氣、送信心,幫助貧困群眾增強發展能力。

  貧困群眾脫貧最核心的問題是自己能夠創造價值、創造收入。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治本之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通過產業發展,讓貧困群眾成為產業經營的主體,才是關鍵所在。

編輯: 孫璐瑩

相關熱詞: 柿子 富平縣 脫貧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柱| 乌拉特后旗| 龙井市| 新竹县| 罗城| 大厂| 永顺县| 庆元县| 蒲江县| 绍兴市| 阜平县| 韩城市| 施甸县| 松滋市| 北碚区| 元谋县| 玉山县| 金湖县| 大理市| 怀远县| 原平市| 洛宁县| 哈密市| 桂林市| 遵化市| 银川市| 莆田市| 志丹县| 勐海县| 石渠县| 久治县| 临潭县| 建德市| 汾西县| 兰西县| 三江| 西乌| 乐昌市| 瓦房店市| 法库县| 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