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西安9月6日電(藺娟 惠天驕)記者從5日舉行的陜西省“奮力追趕超越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發布會第八場了解到,漢中市實現了經濟發展從“百廢待興”到“百業興旺”、城市面貌從“小城舊鎮”到“最美城市”、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巨變,譜寫了新時代追趕超越、高質量建設區域中心城市、文化旅游強市、陜西最美城市的新篇章。
漢中市委書記王建軍介紹,漢中市GDP由1949年的1.81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1471.88億元,人均GDP由96元增加到42754元。城市建成區面積由新中國成立初的6平方公里增長到95.5平方公里,人口由7萬增長到92.7萬,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50.51%,一個大漢大水大綠的古老而又時尚的真美漢中日益展示在世人面前。
2018年,全市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30380元、10088元,是1978年的94.7倍和75.3倍,絕對貧困即將成為歷史,正闊步邁向全面小康社會。
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提標提質提速,漢中通過實施“十大工程”,實現高質量發展與中高速增長的有機統一。其中,實施工業翻番工程,漢中建成了省級以上工業園區21個,2018年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達1580.08億元,裝備制造、現代材料、綠色食藥三大支柱產業占比86.05%;實施全域旅游工程,率先在全國地級市出臺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創建4A級景區11個,2018年全市旅游綜合收入突破300億元;強化創新驅動戰略,漢中市高新技術工業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科技創新能力綜合排名居全省第4,被列入17個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名單。
王建軍說,漢中市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創新推出全鏈條產業扶貧、公益性崗位就業扶貧、醫健一體健康扶貧、“一抓兩促”教育扶貧、“六種形態”通漢協作扶貧等模式,2012年以來減貧88.69萬人,貧困發生率由34.5%下降到5.15%,佛坪、留壩率先摘帽,漢臺整體退出,剩余8個貧困縣有望今年順利摘帽。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