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校信息化的迅速發展,各類網絡安全問題隨之而來。如何應對這種變化?在陜西省第六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到來之際,西北大學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網絡運行室主任孫騫博士就高校網絡安全與網絡安全人才培養等問題接受華商網專訪。
加快高校網絡安全與信息化發展步伐 實現可持續發展
隨著高校信息化的迅速發展,各類網絡安全問題隨之而來。據孫騫介紹:“高校網絡安全主要集中在四個層面上。一是網絡安全層面,如何抵御外網和內網危險;二是系統安全層面,隨著高校信息化建設云平臺虛擬化,眾多信息化應用系統不斷上線,上線前安全監測、上線后安全運維,新型IT基礎設施安全,如何形成系統化的安全能力。三是數據安全層面,高校匯集了智慧校園采集的人體生物特征、指紋虹膜等大量的學生個人數據,一旦泄露一生將可能伴隨著安全風險,如何保障數據安全同樣需要著重思考;四是勒索病毒等新型安全威脅呈蔓延態勢。”
針對高校網絡安全存在的這些問題,采取哪些針對性的解決策略。孫騫提出:“學校各部門應形成合力,形成一個較為完備完整的一個閉環的安全頂層設計,實現安全的協防聯動。圍繞數據的全生命周期,做到從數據獲取、處理交換、應用到消費的全過程安全保證。”
校企合作補強人才培養“短板” 合力培養網安人才精兵
據了解,目前,針對網安人才培養過程中凸顯出的問題,一些地方高校和企業已經嘗試通過合作,探索新的培養模式。陜西教育資源豐富,如何加強陜西的網絡安全人才梯隊培養,孫騫說道:“我希望陜西的高校能夠充分的借助國家對網絡安全人才的重視,打通學校和社會的內外部力量,一同發掘和培養優秀人才,建設一流的安全人才發展與交流平臺。并能通過建立人才培養體系、校企合作體系、生態助力合作體系建設,對外輸出安全領域的經驗能力,助力網絡安全人才培養和產學研合作。”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網絡安全人才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此外,針對網絡安全方面的教學與人才培養合作。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網絡安全是全世界面臨的共同問題,需要各界力量的相互協作,共同面對。所以,在培育網絡安全人才上,孫騫希望陜西能夠實現校企聯動及產學研模式的探索和深化,在目前整體專業對口學生基數不大的現狀下,要以“質”帶“量”,培養出來的每一個網安專業畢業生,都能成為“精兵”,不僅能為網絡安全貢獻自己的力量,也能為未來的中國網絡安全培養出更多的人才。(記者 張夢潔)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