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博會已成為陜西對外開放的窗口(圖為第三屆絲博會英國展區)。 資料照片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世界各國與陜西省的聯系日益密切,陜西國際友好城市的“朋友圈”不斷擴大。
陜西與國際城市的緣分,可追溯至1974年。當年,西安市與日本奈良市正式結好,成為我省第一對國際友好城市。2009年,陜西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陜西省和日本國奈良縣發展友好省縣關系備忘錄》;2011年,陜西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陜西省與日本國奈良縣建立友好省縣關系協議書》。雙方以結好為契機,大力加強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尤其在科技、文化、旅游、體育、教育、文物保護、環境保護等領域進行深度合作,促進了共同繁榮發展,為中日兩國世代友好作出了積極貢獻。
陜西國際友城工作持續推進、快速發展。1982年,我省與美國明尼蘇達州建立省級國際友城。之后,我省又發展了懷俄明州、內布拉斯加州兩對省級國際友城,并與猶他州和內華達州發展了友好交流關系,在美國中西部的國際友城逐漸有了連點成片的趨勢。
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陜西不斷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城市的交流,積極探尋友城間共同點和互補性,全方位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我省以“項目友城”為牽引,推進優質企業在絲路沿線國家投資發展、轉移優質產能,推動農業、能源、礦產、建筑材料、紡織等產業在海外布局;積極與絲路沿線國家友城開展新聞媒體、教育、文化等領域互動交流,促進民心相通;邀請絲路沿線國家友城政府、經貿代表團來陜,參加絲博會、農高會、歐亞經濟論壇和專題展覽等,促成了大量合作意向和協議。
從初出國門摸索實踐,到交朋友“重數量”向“重質量”轉變,在國際友城建設的道路上,陜西以其悠久燦爛的歷史、豐富的文化遺存、深厚的人文積淀,贏得了越來越多“外國朋友”的贊譽。據統計,自改革開放以來,我省先后承辦了中俄總理會晤小范圍會談、“一帶一路”海關高層論壇、G20農業部長會議、G20婦女會議、上合組織人民論壇等重要活動,已成為我國舉辦雙邊、多邊國際會議的首選地之一。2012年,陜西省外事辦獲外交部頒發的“服務國家總體外交突出貢獻獎”。2018年,陜西榮獲“國際友好城市交流合作獎”。由我省推薦的美國內布拉斯加州、韓國世宗市以及美國密蘇里州堪薩斯城3個國際友城獲得“對華友好城市國際交流合作獎”。
陜西對外開放的范圍不斷擴大,領域不斷拓寬,層次不斷提高。截至2018年年底,我省與36個國家締結了89對國際友城關系,與“一帶一路”沿線的19個國家建立了23對國際友城關系。亮眼的數據證明了陜西在國際交往中的魅力,見證了陜西人民與世界人民的真摯友誼,也展現出一個更加包容開放、開拓進取的陜西正走向更廣闊的世界舞臺。(執筆:張娟)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