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榮
今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這部法律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為進一步提升我省外商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大力推進“三個經濟”高質量發展,9月24日,圍繞“提升外商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主題,省政協首次以遠程網絡協商座談會的形式開展協商。這次協商座談會還在西安、寶雞、商洛設立了三個分會場,并邀請在香港、澳門的省政協委員通過手機連線參會。
“截至今年8月底,我省累計批準設立外資企業6543家,合同利用外資634.33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477.48億美元。今年上半年,新設外資企業127家,同比增加7.63%;實際利用外資43.91億美元,同比增加214.22%,全省實際利用外資規模躍居全國第10位。”省政協常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主任張雷介紹說。
盡管成績實實在在,但不容忽視的是,我省利用外資在全國仍處于較低水平,營商環境與東部地區相比還有明顯的不足,在政策支持、外資項目儲備、“放管服”改革、產業結構、配套體系等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
針對外資領域“放管服”改革中存在的問題,省政協委員、陜西省外經貿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袁京連建議,要加強政策研判,出臺適合本地區外商投資的實施細則,加強政策運行動態監測,及時發現問題。同時,增強政策的一致性和一貫性兌現措施,對特殊性臨時性政策應明確有效時限,加大政策落地時效的監督和考核,讓外資企業真正體會到承諾有保障。
“‘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啟動以來,我省在提高辦事效率、方便服務群眾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也還有需要完善和改進之處。”在西安市政協分會場,西安市政協委員、西安錦盛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勇建議,以政務服務網為基礎,加快實現“一次登錄、一網通辦”,整合西安現有各類政務服務應用,為群眾提供便捷的移動端服務平臺,推進民生事務及市場準入“一窗”改革工作,實現市民辦事不出15分鐘圈。
開發區是一個地方對外開放的窗口和利用外資的主力軍,但省政協委員、寶雞市政協副主席和惠敏在調研中發現,我省開發區在引進外資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她在寶雞市金臺區政協分會場發言中建議,要改進招商方式,注重招商效果,運用個性化服務實現以企引外、以外引外目標,大力開展委托國外陜西商會招商、經貿交流活動招商、產業鏈招商等活動。從產業項目注冊落戶、固定資產投資建設、投入生產產生效益、納稅貢獻等方面給予支持。
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可以最大程度利企便民。身處澳門的省政協委員、澳門照壁投資有限公司董事羅杰信通過手機視頻連線方式“參會”提出建議,他呼吁加快推進完善陜西政務信息服務,加強各部門內部數據共享,降低辦事難度,做到企業和群眾辦事全程在線。
“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貧困地區外商投資水平。”省政協委員、商洛市政協副主席王書正在商洛分會場建議,省上將商洛納入陜西省自貿試驗區協同發展區,支持商洛市陸路貨運口岸建設,推動商洛海關盡早投入運行;加大貧困地區外經貿資金支持力度,推動利用外資工作持續健康發展。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