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陜西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成就展
喜看農村新變化
——陜西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成就展見聞
10月12日,陜西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成就展現場,一張張精彩照片吸引著觀眾的眼球。本報記者 杜瑋攝
“世界上每7個蘋果中就有1個產自陜西!” 10月12日,陜西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成就展現場,在展示陜西大力發展果業、畜牧業、設施農業及區域特色農業的展板前,一張紅彤彤的蘋果掛滿枝頭的照片引來參觀者的不時感嘆。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陜西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幅青山綠水、鄉村振興的美好畫卷正在三秦大地徐徐鋪開。
“我們村也是這樣,過去都是土路,現在道路硬化了,群眾出行很方便。”指著留壩縣留侯鎮營盤村的今昔對比圖,84歲的黃希盈告訴記者。退休后,黃希盈回到家鄉西安市長安區王莽街道三官堂村生活。
“從一件衣服連續穿幾個季節到衣服數量種類繁多,從吃不飽到吃得飽再到吃得好,從村里一半是茅草房一半是瓦房到絕大多數村民住進二層樓房,從出門靠走路到騎自行車再到騎電動車、開小轎車……鄉親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幸福感越來越強。”黃希盈說。
前來觀展的黃希盈特意帶著照相機,看到感興趣的圖片都會拍下來。他是個攝影愛好者,拍攝過100多幅反映家鄉變化的照片。這些照片前不久在王莽街道舉辦的展覽中展出。黃希盈說:“照片能夠真實地記錄國家發展的歷程。今天來,我想多了解些歷史,也給自己的攝影創作找找靈感。”
在一組展示趙洪璋、李振聲等農業科學家的照片前,65歲的于三星仔細地讀著文字說明。于三星家在商洛市商州區的農村。他最關注的莫過于展覽中反映農村生活的畫面,感觸最深的則是糧食增產帶來的生活改善。“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只有地里多產糧,我們農民才能增收。我們的幸福生活離不開科學技術,離不開這些科學家啊!”于三星說。
“我小時候還見過大人拿著鐮刀收割小麥的場景,現在幾乎每家每戶收麥子都用上了收割機。”在一組名為《我家的小麥豐收啦》的照片前,25歲的屈苗苗對同行的朋友說。照片上是1998年西安市長安縣(現長安區)豐收的場景,當時機械化收割尚未普及。
在涇陽縣王橋鎮屈家村的屈苗苗的眼中,家鄉的變化還有很多。“剛上大學那幾年,感覺相比城市生活,農村生活確實很不方便。現在情況已經大不一樣了,農村生活和城市生活的差距越來越小。”屈苗苗說,“村容村貌也越來越美了。最近我回家,發現村里的人們在討論垃圾分類的事。這說明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越來越注重生活品質,環保意識也增強了。”(記者 孟珂)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