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住建廳通報5月至7月會同省文物局對全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工作調研評估有關情況。通報顯示,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得到有效保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編制不斷加快,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機制逐步完善。
城固縣采用整體保護老城,有序開發新城,形成“老城和新城協調共生”的做法,形成了很好的協調保護與發展融合的關系;旬陽縣蜀河鎮完整保留歷史文化街區格局,深入發掘歷史文化價值,對歷史建筑、古樹名木等進行嚴格保護、掛牌、登記、建檔、展示,有力促進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走在全省前列;蒲城縣將上世紀50年代的電影院在保持原貌的前提下開發為電影博物館,賦予了歷史建筑新內涵,增添了歷史文化遺產新特色……
長期以來,各地高度重視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工作,大批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城鎮村被搶救和保存下來。目前,我省擁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6座,中國歷史文化名鎮7座,中國歷史文化名村3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1座,省級歷史文化名鎮13座,省級歷史文化名村11座,省級歷史文化街區3條,還有6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內10余條歷史文化街區正在申報命名。
西安市、漢中市、延安市、咸陽市、榆林市、韓城市等6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正在積極修編規劃期限至2035年的保護規劃。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正在審編中,城固縣、神木市等縣(市)已完成保護規劃編制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下一步,加強學習提高認識,探索多元化保護路徑。加大資金投入,按照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多渠道籌措資金等方式,積極爭取中央和省上財政專項扶持資金,完善投融資機制,制定優惠政策和管理辦法,鼓勵產權人對自有歷史建筑進行修繕保護,建立以獎代補機制,對保護工作好的進行資金獎勵,引導社會各界以多種投資方式參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注重發揮歷史文化遺產旅游價值,以保護吸引旅游、以旅游促進保護,形成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持續穩定的資金投入。
此外,嚴格保護實施審批程序,建立健全遺產保護制度。各地要結合保護現狀,因地制宜,建立健全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的地方性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做到一城一策,一街一規,形成切實可行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工作制度。要加快制定“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體檢評估措施,制定地方性量化評價指標,形成動態監管機制,切實做到靈活運用,不照搬照抄,不生搬硬套。(記者王嘉)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