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姣姣
“2017年以來,我省健康扶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因病致貧戶較2016年減少13.83萬戶,為全省脫貧攻堅作出了重要貢獻。”11月21日,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藺全鎖表示。
著力投資基礎設施建設
藺全鎖說,我省實施貧困地區醫療服務能力三年提升計劃,中省投資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80%投向貧困縣。2018年向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投資1909萬元。2019年中省投資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80%投向貧困縣。
“我省投入500萬元,在20個貧困縣中醫醫院建設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藺全鎖進一步介紹說,我省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的特殊作用,實現了全省鄉鎮衛生院中醫館建設全覆蓋。爭取中央轉移支付縣醫院、中醫院、婦保院、疾控機構等建設項目專項資金18.63億元。
據了解,按照填平補齊原則,新建改擴建標準化村衛生室4961個。省財政投資9000多萬元,所有市縣全部建成了新生兒救治中心和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
加強基層醫衛人才隊伍建設
“為貧困縣招聘訂單定向醫學類本科生750人,全科醫生特崗計劃2600人,三年共補充村醫2032人。”藺全鎖說,為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我省為縣及縣以下定向招聘醫學類本科生項目,將貧困縣鄉鎮衛生院招聘學歷條件放寬到大專,共招聘1.2萬余人,其中20%分配到鄉鎮衛生院。
此外,我省不斷強化基層醫療人才培訓,重點向貧困地區傾斜,2019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新招錄西醫類學員960人,“3+2”助理全科醫生招錄學員100人,全科醫生轉崗培訓722人,縣級醫療技術骨干培訓238人。2019年推廣衛生健康適宜技術共計55項。舉辦理論培訓班、下基層醫療單位技術指導,累計培訓基層醫療機構衛生專業技術人員6000余人,適宜技術推廣受到貧困地區普遍歡迎。
落實醫保政策 減輕群眾負擔
據了解,為著力減輕群眾負擔,我省在落實醫保政策上下功夫,確保貧困人口100%參加新農合和大病保險。數據統計,3年來省財政共撥付2.98億元,補貼308.24萬貧困人口參加新農合。
同時,建立完善貧困人口醫療保障傾斜政策,城鄉居民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全覆蓋。實行貧困人口縣域內定點醫院住院“先診療后付費”和“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3年來,共救治貧困患者59.47萬人,貧困人口住院醫療合規費用報銷比例達到了80%以上。
“到2018年年底,精準識別因病致貧戶6.37萬戶、15.9萬人。對罹患胃癌、兒童先心病等25種大病的貧困患者,已規范救治6.04萬人;實施“光明扶貧工程”,免費救治貧困白內障患者9355人。”藺全鎖表示,我省對高血壓、糖尿病、結核病等4種慢病患者進行重點管理,對腦血管病、冠心病、慢阻肺等6種慢病患者發放健康教育處方,已簽約服務慢病貧困人口63.3萬人。
促進優化醫療資源下沉
藺全鎖說,把醫療幫扶作為我省脫貧攻堅“3+X”幫扶體系的核心,組織江蘇、山東和省內共111家三級醫院幫扶101家貧困縣縣級醫院簽訂幫扶協議,每家三級醫院選派5名中高級專家,每年累計服務時間不少于6個月,開展教學查房、遠程會診等,共派駐專家600多名,新建臨床專科248個,開展新業務1391項。
“促進優化醫療資源下沉,讓貧困人口在家門口享受到三級醫院的優質醫療服務。”藺全鎖介紹,我省以綜合醫改為抓手,加強緊密型醫聯體和縣域內醫共體建設,組建縣域醫共體53個、專科聯盟51個,遠程協作網70個。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