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掘現場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12月4日,記者從省考古研究院獲悉,秦都咸陽城核心保護區發現石鎧甲制作遺存。
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許衛紅介紹,1998年秦始皇陵發現石鎧甲陪葬坑,出土了大批石質鎧甲和兜鍪。2001年考古工作者在陵園北部約4.5公里處的新豐鎮長條村,發現了一眼秦代廢棄水井,首次明確了石鎧甲的生產地。2019年7月,在距離秦始皇陵園約40公里的秦咸陽城遺址核心區,類似遺存再次出現。
新發現的石鎧甲制作地點位于西咸新區秦漢新城窯店鎮。以往考古已確認此地區分布有大型高等級建筑30余處,其中包括有歷代秦王和秦始皇處理政務的咸陽宮及官署手工業生產和物資存儲的府庫,但建筑區以北的遺存分布情況一直并不十分清楚。今年夏季,為配合一處高臺建筑的發掘,考古人員對周邊區域再次開展調查。在距建筑北約500米處地表荒草叢中,發現散布的石質甲片。而這處高臺建筑遺址,居于大型宮殿的中心位置,是目前所知渭河以北咸陽城內規模最大的建筑單元。
在百余平方米的發掘中,發現了灰坑、房址、水溝、磨制石片形成的粉末堆等遺跡,出土了大量有關鎧甲制作遺物,其中包括石料、坯料、廢品和打琢的碎渣以及編聯所用的銅條、鉛條,此外還有鐵錐、鉆、刀、磨石等工具。“石料均為青色石灰石。部分石片已經接近甲片制作完成,表面拋光,長方形鉆孔,邊棱和邊角經過處理,尤其是為了貼合人體曲線,石片制成正面微鼓、背面微弧的形狀,有些石片刻有文字。這些特征與秦始皇陵出土石鎧甲完全一致。根據形狀,石片可分別對應甲衣及兜鍪的不同部位。”許衛紅介紹。
石鎧甲制作場地堆積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疑問
>>處理政務的宮殿區附近怎會發現陪葬明器制造工坊?
秦都咸陽城核心保護區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歷代秦王和秦始皇處理政務的宮殿區,宮殿區附近怎會發現死后陪葬明器的制造工坊?
許衛紅表示,在宮殿區附近發現這樣的石鎧甲制作遺存并不奇怪。秦朝有官署手工業的“央企”,少府管轄。“我們原來一直認為,這塊區域屬于秦咸陽城的宮殿核心區。在這里發現石鎧甲制作遺存,第一次開拓了考古人員的思路。”秦代咸陽城分為渭南、渭北兩個區,秦末時南、北兩個區到底哪個是政治中心哪個是經濟中心?秦末以后渭河以北區域承擔的城市功能可能是有變化的,承擔經濟生產的功能可能更多一些;而渭河南邊在秦二代時建設的宮殿并不比渭北少,很多歷史事件就發生在渭河南邊的區域。應該是渭南、渭北兩個區才構成了秦咸陽城的帝都。
編綴銅條及鐵工具(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兵馬俑制作地點是否也在距秦陵更遠范圍?
“我認為,本次發現連接了秦始皇生與死的兩個階段,擴大了秦始皇陵陪葬用品的來源地。同時更豐富了秦都咸陽城的內涵,突破了對該區域遺址屬性的認識,為研究秦都咸陽城渭河以北的功能提供了新材料。”許衛紅表示,“石鎧甲和兵馬俑一樣,都屬于秦始皇帝陵中的陪葬品。這次在距離秦始皇帝陵近40公里遠的地方發現了石鎧甲制作點,兵馬俑發現了這么多年但制作地點卻一直沒發現,這是不是也意味著兵馬俑制作地點有可能也會在距秦陵更遠的范圍?” 記者 馬虎振
石坯料、廢料(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