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中的陜西貢獻
南水北調工程東、中、西三條調水線路(圖片來自網絡)
京津市民飲用水的70%
依靠陜西水資源支撐
陜南3市3.14萬平方公里水源地占到了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水源地總面積的66%。陜西境內的漢江、丹江每年匯入湖北丹江口水庫水量284.7億立方米,占丹江口水庫年均入庫水量408.5億立方米的70%,也就是說,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水主要調用的是陜南的水,京津市民飲用水的70%依靠陜西水資源支撐。
5年來,漢、丹江流域的陜西省漢中、安康、商洛3市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顧全大局的責任心始終把保一江清水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頭等大事,陜西省劃出了出省斷面水質標準的“紅線”——漢丹江水質不低于Ⅱ類,各主要支流水質不低于Ⅲ類,觸碰紅線責任者就地免職,涉嫌違法者移送監察司法機關制裁。
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工程——丹江口水利樞紐(圖片來自網絡)
陜西,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真抓實干,全面落實漢丹江生態環境、水源水質管護責任。
漢江陜西漢中段(圖片來自網絡)
如今,愛水、親水、護水已經成為陜南人民的自覺行動(大秦之聲攝)
南水北調中的“陜西力量”
漢江自西向東在安康市內流經7縣區(圖片來自網絡)
5年來,為嚴防水源污染,水源地陜南3市關、停、并、轉、遷了370多家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污染嚴重的企業和礦產資源開發項目,全面實施最嚴格的污染物總量控制和排污許可證制度。最大力度實施移民搬遷,減少人類活動對水源地生態影響破壞,累計治理小流域470條,治理水土流失1.3萬平方公里,新修整修基本農田31.2萬畝,營造水土保持林和經濟林405萬畝,退耕還林超1千萬畝。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北京的水塔航拍圖(圖片來自網絡)
5年中,來自陜西漢丹江1423億立方米清水匯入丹江口水庫,一江清水一路北上源源不斷地潤澤著南水北調中線20多個大中城市、100多個縣(市),沿線省市民生保障和高質量發展中應該有陜南水源涵養地做出的無私奉獻。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