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光慶/文石廣/攝影
位于秦嶺南麓陜豫鄂三省八縣接合部的商南縣,是陜西的東南門戶,被譽為大秦嶺的封面。境內有5A級景區金絲峽、仙蓮寶地闖王寨、古道驛站陽城驛,美麗鄉村任家溝、秦嶺慢谷后灣、人間仙境丹江畫廊等旅游景點。作為革命老區縣,商南縣紅色資源極為豐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徐向前、賀龍、李先念、王震、徐海東等曾在這里戰斗,發展紅色旅游潛力巨大。近年來,商南縣堅持以全域旅游建設為抓手,全縣旅游發展迎來了新的高潮,旅游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全域旅游大放異彩
商南縣是秦嶺重要的生態功能保護區,是南水北調的重要水源涵養區。面對發展受限的局面,商南縣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始終在保護生態中推動發展,在推進發展中保護生態,大力發展旅游產業,實現了生態環境建設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機統一。
全域旅游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近年來,商南縣始終把“生態立縣、旅游強縣”作為發展第一要務,依托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生態農業。以“金絲峽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為核心引擎,布局“綠色生態、紅色旅游、古色文化、藍色丹江畫廊、金色鄉村、白色冬游、夜色美景”七彩特色旅游產品,培育發展春賞花、夏避暑、秋采摘、冬躲霾四季旅游產品。策劃推出了采茶品茗之旅、美麗鄉村之旅、清涼激情之旅、陜南徽派特色民居之旅、紅色革命之旅、邊貿風情之旅、金絲峽踏雪尋梅之旅等8條精品旅游線路,堅持生態引領,七彩融合特色旅游吸引力不斷增強。在旅游產業發展中充分挖掘和開發傳統產業,注重傳統產業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催生旅游產業新業態。截至目前,旅游業和茶產業已成為商南兩大最重要的支柱產業。
景城聯動景村聯動推動富民共享。近年來,商南縣堅持圍繞“靈秀商南、旅游之都”目標,高起點規劃,高品位建設,共實施城市重點項目70多個,投資30億元,全面掀起了城市建設高潮,打造花園式縣城,景城聯動強核固本。在全域旅游建設中,商南縣按照打造“景區+特色小鎮+美麗鄉村”“三位一體”旅游綜合體的發展思路,大力實施精品景區、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等旅游品牌創建工程。重點打造金絲峽鎮太子坪村、富水鎮王家樓村、清油河鎮后灣村、試馬鎮紅廟村等集中連片區域的美麗鄉村,圍繞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民風建設“十個一”要求,建成了一批以生態農業觀光、農事科普體驗、休閑養生度假和鄉村文化尋根等為主題的鄉村旅游景點。旅游扶貧成為全縣脫貧攻堅的中堅力量,旅游成為鄉村振興和群眾致富的一道亮麗風景。目前,在旅游產業的拉動下,全縣發展規模以上賓館飯店32家,開辦特色旅游商品專賣店50多家,發展農家樂經營戶380多家,建成鄉村旅游示范村25個,開發旅游紀念品、工藝品、營養保健品、旅游食品等13類40多個品種,全縣約有6萬余人直接或間接通過旅游業實現脫貧致富,圓了小康夢。
◆紅色旅游厚積薄發
作為革命老區縣,商南縣紅色資源極為豐富。從土地革命到解放戰爭,先后有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紅四方面軍、紅三軍和中原解放軍等轉戰商南,徐向前、賀龍、程子華、徐海東、王樹聲、李先念、鄭位三、王震、汪鋒、陳先瑞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商南撒播革命火種,發展黨的組織,開展武裝斗爭,創建革命根據地。許多革命遺址作為紅色旅游資源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具有極為重要的開發價值。
商南縣是紅二十五軍長征進入商洛后創建鄂豫陜革命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的地方,也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入陜的第一個落腳點,為紅四方面軍轉戰商洛奠定了基礎。徐向前、賀龍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率部在這里戰斗,撒播革命火種,宣傳黨主張,發展中共黨組織,開展武裝斗爭。此外,商南縣作為抗日的前沿陣地和抗日部隊的大本營,為抗戰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原突圍北路主力部隊在商南趙川浴血奮戰,在商洛與陜南游擊隊聯合共建了豫鄂陜革命根據地,在全國解放戰爭由戰略防御向戰略進攻轉變的重要關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實踐中,在商南這片熱土上發生了大小數百次戰斗,有400多名英雄兒女長眠于此,是他們用鮮血銘刻了這段偉大的歷史。
近年來,商南縣為充分發揮紅色旅游資源優勢,多次召開紅色旅游規劃專家研討會,進一步明確全縣紅色旅游發展的思路、核心重點,深入挖掘紅色旅游資源,根據紅色文化淵源,準確定位,從實際情況出發,本著先易后難的程序,分批、分期、分階段、分節點實施體驗性、趣味性的紅色旅游項目。緊扣“旅游+”,與全域旅游發展規劃、“一心三帶五協同”規劃布局、產業和民俗文化相結合,推動融合發展,實現新突破。培育紅色教育基地,傳承老區紅色基因。在對紅色革命遺址進行全面普查的基礎上,編制革命遺址修復規劃,加強遺址修復與保護,通過編制并包裝革命遺址建設項目,與相關部門聯合,多方爭取資金,精心打造紅色教育基地。并以此為平臺,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加強對黨員干部和青少年進行黨史學習教育、廉政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德育教育,充分發揮紅色資源、紅色文化和紅色教育基地的感化教育功能,最大限度地以紅色旅游資源帶動產業進步,促進融合發展。截至目前,以趙川鎮前坡嶺革命戰斗遺址為主的紅色旅游項目已通過省項目審批,進入國家紅色旅游二級名庫,這里正成為廣大黨員干部回顧歷史、緬懷先烈,汲取精神力量的不竭源泉。
◆擘畫商南旅游宏圖
近年來,商南縣依托旅游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生態旅游、休閑旅游、紅色旅游,過去的許多貧困村因為旅游變成了富裕村、美麗村、度假村。
旅游硬件實現了新提升。專業化人才越來越多,堅持推進旅游開發公司市場化,管委會服務公益化,大膽探索改革,積極引進高端人才、專業旅游人才參與景區管理運營。同時,采取夜校、骨干員工大講堂等形式,組織景區從業人員學標準、對標準、用標準,開展比形象、比服務、比奉獻系列活動,提升了景區管理服務水平,實現了景區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智慧化旅游加速升級。投資2000余萬元建成了集旅游管理、服務、營銷于一體的智慧旅游大數據中心,廣泛運用互聯網技術,大力發展網絡預訂、電子支付、掃碼入園、自助講解、7200全景導覽等智慧服務,全時段對游客流量、客源地、年齡結構、游客駐留時間等信息,進行精準分析,為景區安全管理、應急救援、市場營銷等奠定了堅實基礎。
奮進新時代,擘畫新藍圖。在未來,商南縣將繼續抓好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創建,立足大西安,利用西安全國旅游最佳目的地優勢和輻射帶動作用,打好“游千年古都大西安,賞萬年生態金絲峽”營銷品牌,著力打造“商南——大秦嶺封面”,讓全域旅游成為“旅游之都、創業新城、靈秀商南”建設的強大動力。
加強文旅融合,讓旅游內涵更有味道。商南縣將依托商於古道、商山四皓、三關二十四驛、青山書院、李自成屯兵商南等歷史積淀,大力發掘歷史文化;依托鄂豫陜特委、紅二十五軍、紅七十四師轉戰商洛革命史,大力挖掘紅色文化;依托農耕文明古村莊、古山寨等遺跡,以及地方曲劇等文藝節目,大力發掘地域特色文化;依托“三省石”、高樓梳洗等上古傳說,大力挖掘民間特色文化,真正讓各類文化元素融入商南的旅游發展,著力建設一批特色文旅項目,建成一批文化景區,努力形成集“秀美山水、歷史古跡、民間文化、民俗藝術”為一體文旅融合發展的旅游新格局,打造全國獨具魅力的全域旅游勝地。
強化要素配套、持續加大投入。商南縣將切實抓好旅游全要素提升,推進旅游服務全域配套,全面加快“吃住行游購娛”傳統旅游要素和“商養學閑情奇”新型旅游要素建設,全力為游客提供個性化服務,在各個景區全面推行網絡預訂、電子支付、掃碼入園、自助講解、7200全景導覽等智慧化服務,為游客提供全天全時、便捷高效的服務保障。
此外,商南縣還將按照“全領域統籌、全要素配套、全產業聯動”思路,推廣“景區+”模式,開發金絲峽環線、闖王寨兵營、文碧峰狩獵等山地旅游和太吉湖、丹江漂流等水上游樂項目,加快培育文化旅游、工業旅游、紅色旅游、研學旅游、購物旅游、運動休閑旅游、養生度假旅游、自駕車旅游“八大新興旅游產品”,實現文旅、農旅、工旅、體旅等融合發展,努力把商南打造成“三省八縣”的中心花園、旅游天堂。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