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建議被采納
□首席記者 唐冰
今年,故宮數字文物庫一次性推出了5萬件文物,云岡石窟第3窟首次用3D打印技術實現大體量、高精度文物復制工程……這些都是我國文物數字化取得的標志性成果。
陜西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歷朝歷代在這里遺留下了豐富的典籍文獻和金石文獻。今年省兩會期間,省政協委員吳敏霞提出《關于陜西古代文獻資源數字化建設的提案》,建議在當前信息化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加快建設陜西古代文獻資源數據庫,科學、合理、綜合性開發利用其價值,更好地傳承中華文脈、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加快陜西文化強省建設。
吳敏霞認為,陜西省“十一五”“十二五”古籍整理重大項目《陜西古籍總目》《陜西碑刻總目提要》《陜西金文集成》《陜西古代文獻集成(初編)》等成果陸續完成,為全面掌握陜西古代文獻資源總體情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隨著新資料的發現和出土,仍需各相關單位進一步做好清理工作,準確掌握我省古代文獻存藏的具體情況,進而整體規劃陜西古代文獻資源數據的平臺建設、主題分類、功能元素等。她建議,可以通過建立可供檢索的目錄數據庫,全面掌握陜西古代文獻資源;建立與目錄數據庫相匹配的圖像數據庫,如古籍善本文獻庫、碑刻精萃數據庫、金文甲骨文拓片數據庫、陶文骨簽封泥圖像數據庫等;做好各類文獻資源的全文檢索,進一步細化子數據庫的分類和功能,為文獻資源價值的開發和利用、學術研究與創新提供便捷、高效的途徑。
作為提案主要承辦單位,省文物局在回復函中表示,希望省上可以牽頭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制定我省文獻文物數字化的采集標準,并對經費給予一定支持。同時,省文物局也將以“青銅器科技檢測與鑒定”“館藏珍貴文物數字化建設項目”為依托,在文物系統內繼續支持文獻文物的數字化建設,并對數字化成果的轉化利用,如陳列展示、文創產品開發等,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資金扶持。
日前,省委宣傳部辦公室主任史方在全省政協提案工作座談會上介紹,針對委員提案建議,我省將擬從陜西古代文獻資源中的石刻文獻開始,集中力量建設《陜西石刻文獻數據庫》。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