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小说,久久精品国产2020观看福利

秦巴山區響徹精神贊歌 ——綻放在三秦大地上的文藝之花(上)

2019-12-19 08:58:21  來源:陜西日報  


[摘要]時代和人民,歷來是文藝作品最為高遠的主題。流傳于世的佳作定然少不了時代的印記。時代的土壤,人民的立場,能夠滋養出偉大的文藝作品。文藝作品也在為時代和人民提供著前行的不竭動力。...

4ea7f6b7c3d43019c47bdf5f1709df35.jpeg

  漢中洋縣花海中的賽詩會。記者 趙晨攝

  記者 高振博 陸晟

  時代和人民,歷來是文藝作品最為高遠的主題。流傳于世的佳作定然少不了時代的印記。時代的土壤,人民的立場,能夠滋養出偉大的文藝作品。文藝作品也在為時代和人民提供著前行的不竭動力。

  在這個時代,一場沒有硝煙的脫貧攻堅戰已近尾聲。在這場消除貧困的偉大戰役里,涌現出無數“與人民站在一起”的文藝作品。它們把政策、信心、技術,用喜聞樂見的表現形式,送到老百姓的心坎里。

  多樣化的文藝形式、扎根一線的文藝工作者、豐碩的文藝作品……是這個時代的印記,留存在人們的記憶里,記錄著這個偉大的時代。在秦嶺巴山的懷抱里,面對大山,漢中人民縱情放歌,在前程光明的小康路上,面向未來,大步前行。

  好戲連臺 培育文藝沃土

  12月11日,一場文化盛宴“送”進了貧困山村,擺到了貧困群眾的家門口。當天,由漢中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財政局主辦的2019“天漢大舞臺”文化惠民演出走進留壩縣江口鎮田壩村。快板《旅游脫貧奔小康》、竹笛獨奏《揚鞭催馬運糧忙》、板胡獨奏《秦韻》、陜南民歌演唱《帽蓋子紅頭索》……一個個精彩的節目表達了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3年,在漢中平均每天就有三四場這樣的演出。今年以來,隨著政府購買文化服務的推進,漢中文化惠民演出的場次更是達到了1460場,演出活動注重向貧困村傾斜。演出還吸納了漢調桄桄、杖頭木偶、皮影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持續深入的演出活動,也促進了這些非遺項目的保護和傳承。

774c5763909d12c7953ecd652028afe8.jpeg

  勉縣村民表演陜南特色節目《采蓮船》。通訊員 蔣虛攝

  黨的扶貧政策、脫貧典型故事、生產知識、生活常識等融入一嗓子又一嗓子的秦腔里、一句句小品臺詞里、一聲聲快板里,浸潤著貧困群眾的心田。

  除了演出外,貧困村也是公益電影播放的陣地。8月20日晚,暑氣剛消。漢中市南鄭區紅廟鎮羅帳嶺村的村民們從家里搬著凳子,帶著扇子趕到村里的廣場上。“聽說今晚看《厲害了,我的國》,走,去給祖國加油喝彩去!”人群中有人吆喝著。電影放映員介紹,除了電影外,他們還會放映《蓮藕種植技術》《茶葉種植技術》《農村危房改造》這樣的短片,服務群眾。據統計,截至目前,漢中今年共完成農村公益電影放映2.7萬場,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文化生活的需要。

  有了文藝演出、公益電影這樣的“軟件”,貧困村的文化硬件建設也沒落下。漢中落實中央和省上的部署,加快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城固縣將貧困村文化中心建設納入國家開發銀行貸款項目予以實施;洋縣對每個貧困村給予10萬元、非貧困村每村給予1萬元專項補助經費,實施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留壩縣爭取縣財政專項建設資金680萬元,完成46個村(含39個貧困村)基層文化活動中心建設任務……截至2018年上半年,漢中市建成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1160個,為文化下鄉提供了堅實的硬件支撐。

  深入基層 澆灌文藝之花

  “我知道,在鎮里海拔最高的這個深度貧困村,必須腳踏實地,做一些實實在在的關于人們衣食住行的事情。”12月16日,略陽縣白雀寺鎮淡家溝村第一書記王全綱面對眼前的云海抒發著感慨,并且寫在了自己的文章里,發布在了“讀書村”微信公眾號上。王全綱還有一個身份——陜西省作家協會會員。駐村的日子里,他在扶貧一線用成熟老到又不失細膩的筆觸,寫下了《淡家溝云霧》《淡家溝的風》等生動質樸的文章。略陽縣文聯組織地方作家采風的作品《群山絕唱》也描繪的是淡家溝的風景。

  “讀書村”微信公眾號里還有王全綱漢中市作家協會的朋友們:洋縣的任俊峰在小說《劉老爹的村莊》里寫下了扶貧干部小全與貧困群眾劉老爹的幫扶故事,南鄭區的吳中林面對著一頭耕牛,抒發著自己對大山的遐思……他們在漢中的各個縣區采風,用文字記錄漢中扶貧一線的點點滴滴。“讀書村”微信公眾號里有近3000篇文章,其中關于脫貧攻堅的有上百篇。

  2018年春節期間,漢中市有一支“文藝輕騎兵”大放異彩。這支隊伍成員都是由各級文藝院團遴選而出的,他們組成16支紅色文藝小分隊,在萬家團圓的日子奔赴扶貧一線,為群眾送去歡聲笑語。77場文藝巡演,800多個節目記錄了他們的付出和汗水。

  在鎮巴,被稱為“文藝特種兵”的醫護人員通過表演新鎮巴民歌、漁鼓、小品、快板等文藝節目,向群眾講述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扶貧政策等。鎮巴縣群眾健康知識、健康扶貧政策知曉率高達90%。

  “斜杠”文藝工作者也是漢中市文藝扶貧工作的重要力量。他們不像“文藝輕騎兵”們那樣專業,他們中有的穿上白大褂就是醫護人員,有的穿上鐵路制服就是乘務員,有的穿上警服就是警察。但是在許許多多需要文藝工作者涉足的偏遠角落,都有他們的身影。

  漢臺“周末喜相逢·社區一家親”、城固“文化雅集”、西鄉“茶香放歌”、寧強“羌文化演出”……這些縣區推出的文化活動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成為當地有代表性的文化品牌。2019年上半年漢中各縣區累計開展各類群眾文化活動500余場。

  基層文化事業的茁壯成長,離不開文化人才培訓提供的“養分”。今年以來,漢中貧困地區基層文化人員接受培訓700余人次,市“三區”人才文化志愿者們指導貧困地區開展群眾文化活動300余次。

  彰顯特色 結出文藝碩果

  勉縣是《定軍山情歌》總策劃兼制片人陳非的常來之地。“陜南在哪里?陜南就在山水間。陜南是什么?陜南是一個漸漸打開的八音盒。”陳非把這段話寫在他的書里。在創作《定軍山情歌》之前,陳非還主創了一部紀錄片《漢水清流》。他對陜南、對陜南農村、對陜南脫貧攻堅有種特殊的情感,這種情感讓他幾度流連于定軍山下。現在,一部以脫貧攻堅為題材的電影《雛鳳新聲》也正在略陽拍攝。

  漢中的風景有種特殊的魅力。陳非將電影拍攝地點選在了這里,西安曲江影視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也將以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為主題的電視劇《尋找北極星》的拍攝地選在了這里。

  運用時髦的微電影形式拍攝脫貧故事,在漢中也形成一股潮流,且每每有動人之作。11月30日,留壩推出的微電影《擺·渡》在第四屆美麗鄉村國際微電影節上獲得最佳故事片獎和最佳導演獎。此外,鎮巴的《守護》、佛坪的《青山新語》、城固的《鄉賢》等也都廣受好評。

  近幾年,漢中各級文藝團體創作的《爺爺奶奶跨佛坪》《懶漢脫貧》《扶貧總動員》等小品小戲也活躍在各大鄉村舞臺上,激發了貧困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

  洋縣黃安鎮廟埡村貧困群眾張永忠就是一個被小品小戲打動了心的“戲迷”。50多歲的張永忠,患有視力二級殘疾,家中還有年過八旬的老母親。“以前,全家就靠兒子一人打工養家,自己覺得也沒什么希望了,想著過一天算一天。”張永忠曾經這樣想。年初,他去看洋縣劇團表演的《扶貧總動員》。“越看越不自在,這輩子不能就這么算了。”張永忠說,他看完小品后感覺心里很受觸動,回去就養了1頭牛、2頭豬,之后又種了1畝黑谷、50窩茯苓。

  電影、電視劇、微電影、小品小戲構成了漢中脫貧攻堅文藝作品的新生序列。地方特色民歌、舞蹈、秦腔等傳統文藝形式也“舊瓶裝新酒”,結出串串碩果。

  略陽縣金家河鎮司法所所長馬志鵬酷愛唱歌。2015年,他成為一名扶貧干部。平時工作中他發現,基層有個別貧困戶“等靠要”思想比較嚴重,宣講說教收效甚微。他靈機一動,結合略陽方言和說唱,創作了一首說唱歌曲——《靠自己》。“黨的政策越好,貧困人口越少。”“喝酒打牌你富不了!”他幫扶的貧困戶聽后笑,笑完了低頭沉思,隨后向馬志鵬保證,從思想上轉變自己。

  現代秦腔戲《漢山紅》、羌族舞蹈《你會愛上這地方》、方言快板《錢大媽東拉西扯諞略陽》等也都運用傳統藝術形式,創新內容,把主題與脫貧攻堅緊密結合,為群眾所津津樂道。

  太陽落山后的漢中街頭是熱鬧的,有廣場舞的方陣,有扇子舞圍成的圓圈,還有合唱的人群。歡快的節奏,是漢中人民為祖國繁榮而歌,為社會發展而舞。脫貧攻堅的路上,漢中正踏歌前行。

編輯: 孫璐瑩

相關熱詞: 秦巴山區 文藝 陜西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本溪| 顺平县| 武穴市| 宁城县| 苏州市| 清远市| 泰安市| 仪征市| 商水县| 岗巴县| 河西区| 临湘市| 若尔盖县| 台北县| 马龙县| 莆田市| 奇台县| 酒泉市| 神木县| 扬州市| 察雅县| 红河县| 承德县| 勃利县| 思南县| 白玉县| 怀来县| 汝州市| 乐平市| 荣昌县| 马关县| 通山县| 六安市| 花莲县| 金阳县| 常山县| 太仆寺旗| 永顺县| 秦安县| 马关县| 新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