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制度圖譜40問之三十五 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怎么理解?
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構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制機制。一體推進“三不”,凝結著對腐敗發生機理、管黨治黨規律和當前形勢任務的深刻洞察,是適用于全面從嚴治黨各方面的科學思路和有效方法。
第一,“三不”是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相互融合、環環相扣,體現了內因和外因、自律和他律辯證關系。不敢腐是前提,指的是紀律、法治、威懾,解決的是腐敗成本問題,只有嚴厲懲治,一旦腐敗就會付出慘重代價,才能讓意欲腐敗者不敢越雷池半步,為“不能”“不想”創造條件;不能腐是關鍵,指的是制度、監督、約束,解決的是腐敗機會問題,只有強化監督制約、扎緊制度籠子,才能讓膽敢腐敗者無機可乘,鞏固“不敢”“不想”的成果;不想腐是根本,指的是認知、覺悟、文化,解決的是腐敗動機問題,只有樹立廉榮貪恥的價值取向,才能從思想源頭上消除貪腐之念,實現“不敢”“不能”的升華。“三不”任何一方面滯后,都會影響反腐敗整體進程和綜合效果,必須同向發力,實現效應疊加。
第二,一體推進“三不”的時機已經成熟。黨的十八大后,面對管黨治黨寬松軟、腐敗存量很大的情況,我們黨以雷霆之勢重拳出擊,堅決遏制腐敗蔓延勢頭,治標為治本贏得了時間。同時,組織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推進巡視監督和派駐監督全覆蓋,制定修訂一系列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治本力度逐步加大。當前,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全黨全國人民對反腐敗斗爭的信心空前飽滿,對腐敗癥結成因和對策措施的研究日益深入,對深化標本兼治的共識高度凝聚,一體推進“三不”基礎更加堅實、條件已經具備。
第三,“三不”必須一體推進、同向發力。一體推進“三不”,是政治性、政策性、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必須科學謀劃、統籌安排。要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在結合融合上下功夫,注重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中央要求和自身實際的結合,在結合中創造性落實;在唯物辯證上下功夫,堅持用聯系的、歷史的、全面的、發展的眼光分析和處理問題,力求客觀公正、精準有效;在貫通協同上下功夫,把監督執紀問責與監督執法處置貫通起來,把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監督貫通起來,把黨內監督與國家機關監督、人民群眾監督貫通起來,統籌聯動、形成合力。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