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小说,久久精品国产2020观看福利

呵護綠水青山的“安塞實踐”

2019-12-29 08:54:38  來源:陜西日報  


[摘要]退耕還林20年,這場波瀾壯闊的“綠色革命”讓曾經荒山禿嶺、黃沙漫天的安塞變成了山川秀美、景色宜人的“塞北江南”,讓過去貧瘠落后的白于山區如今遍地生金……經過20年不懈探索實踐,延安市安塞區開拓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路徑。...

  曾經荒山禿嶺、黃沙漫天的安塞變成了山川秀美、景色宜人的“塞北江南”。 本報記者 趙晨攝

  寒冬時節,陜北安塞,遠山如黛。

  重重疊疊的群山中,蒼翠的松柏巍然挺立,等待著春日的到來。

  退耕還林20年,這場波瀾壯闊的“綠色革命”讓曾經荒山禿嶺、黃沙漫天的安塞變成了山川秀美、景色宜人的“塞北江南”,讓過去貧瘠落后的白于山區如今遍地生金……經過20年不懈探索實踐,延安市安塞區開拓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路徑。

  綠色崛起 還上“生態欠賬”

  “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從坡上刮過……”翻看20年前安塞的老照片,到處都是黃土裸露的焦黃色,這顏色曾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群眾苦不堪言。

  山扛不了風,地保不住水。“以前,每年三四月沙塵天氣一來,風沙大得都睜不開眼?,F在的孩子們都沒見過那種天氣。”今年64歲的張紅山是安塞區招安鎮林溝村村民,回憶起過去的苦日子,他十分感慨,“以前日子過得恓惶,山上根本沒有樹,村民想要燒點柴都沒有,做飯燒的都是黃蒿……”

  1999年,國家退耕還林政策為這片貧瘠的黃土地帶來了綠色轉機。

  “這2600畝林地,主要是刺槐、山杏、山桃。”安塞區磚窯灣鎮山王河村黨支部書記張軍明望著村里的林海,倍感欣慰。

  1999年,20歲出頭的張軍明從村頭的喇叭里第一次聽到“退耕還林”這個詞。他瞞著父親貸款1.2萬元承包了村里條件最惡劣的2600畝荒山,先后植樹30多萬株。

  在張軍明的帶領下,全村人開始植樹造林,完成退耕還林任務2萬余畝。

  山王河村的變化是安塞區退耕還林的真實寫照。多年來,安塞區上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組織和動員廣大干部群眾發揚艱苦奮斗的延安精神,堅持以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把退耕還林、封山綠化與產業結構調整、助力脫貧攻堅、增加群眾收入相結合。截至目前,全區累計完成退耕還林任務142.38萬畝,其中生態林129萬畝、經濟林10萬畝,涉及117個村3.1萬戶,全區林草覆蓋度由1998年的18%提高到現在的34.68%;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1998年的22%提高到目前的46%。

  破解林牧矛盾 發展生態牧業

  “山羊的嘴是一把剪,蹄是四把鏟”,山羊吃草時幾乎將草連根拔起,是植被保護的“勁敵”。

  荒山要蓋“被子”,農民得有“票子”。近年來,安塞區大力實施“農畜富民”發展戰略,把禁牧封育作為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的一項重要措施,以“山羊換綿羊”為主攻方向,大力發展以舍飼養殖、飼草綜合利用為主的草畜產業。截至目前,全區共建成畜旅結合的塞北牧場5個、家庭養殖場635個,發展各類養殖場(戶)5800多戶,存欄羊子23萬只(其中湖羊13萬只)、牛驢1.5萬頭,年產值達到6.5億元。

  安塞區沿河灣鎮高家峁村村民白成元最先發了“羊財”。他于2017年率先引進湖羊,成立全區最大的湖羊養殖場。白成元告訴記者:“湖羊不上山、育肥快、繁殖率高,最適宜圈養。養殖場現在總存欄3186只,都是成年精產母羊。每只母羊每年產羔2次,平均每胎產羔3只左右。羊羔出欄,每只能售1500元左右。”

  “以地定草、以草定畜、草畜并舉”,安塞區全面推行飼草綜合開發利用建設,通過草業的規模擴張和效益提升帶動肉羊養殖數量的適度增加。據悉,目前全區有人工種草保留面積36萬畝、天然草160萬畝,能滿足45萬只羊子飼草需要,為封山禁牧、設施養殖提供了飼草保障。這些草年可產青干草26.4萬噸,以每噸1600元的價格計算,全區年可實現草產值4.2億多元。

  “通過封山禁牧和肉羊轉型升級,安塞區的山羊數量從2016年的17萬只減少到10萬余只,并繼續以每年2萬只的速度逐步減少,有效破解了林牧矛盾,實現了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共贏。”安塞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周赟說。

  林下“生金” 打造“綠色銀行”

  寒冬時節,在位于安塞區沿河灣鎮方塔村半山腰的果園里,果農們正忙著修剪果樹。白志政是該村蘋果種植大戶,2002年起,他陸續把家里的30畝退耕地種上了蘋果樹。“守護好綠水青山,就能變成金山銀山。這些荒地種上蘋果以后,每畝地能收入4000多元。”白志政話語間流露著喜悅。

  在方塔村,和白志政一樣的村民有601人。1998年承擔退耕還林任務以來,方塔村大力發展蘋果產業。目前,該村有蘋果園2470畝,年景好時,僅蘋果一項就實現總收入990多萬元,人均蘋果純收入達到1.6萬元。

  退耕還林后,安塞區有40萬畝山地蘋果,覆蓋156個村8.8萬余名果農。2019年年底,全區蘋果產量達到20萬噸,產值突破8億元,農民人均蘋果收入達5442元。

  目前,安塞區累計落實退耕還林補助資金12.81億元,退耕農民人均受益10248元。通過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大量農村勞動力發展食用菌、中藥材、種苗等林下經濟和林業產業。2018年,全區農民涉林人均純收入956元。從1998年到201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504元增加到11450元,昔日貧瘠的退耕地現已成為百姓脫貧致富的“綠色銀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安塞區繼續把握‘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發展方向,算好生態、產業、就業、收入‘四本賬’,扎實做好‘山、水、林、田、湖、草’六篇文章,切實做到‘保護環境、修復生態’與‘發展產業、群眾增收’有機融合,真正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群眾富。”安塞區委書記任高飛說。(記者 王婕妤 通訊員 馬志青)

編輯: 羅亞秀

相關熱詞: 安塞 生態 產業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棉县| 禹州市| 海伦市| 东平县| 景宁| 泽库县| 宁都县| 彰化市| 三江| 淳化县| 江都市| 新蔡县| 会理县| 博湖县| 千阳县| 顺义区| 宽甸| 疏附县| 玉环县| 乳源| 韶山市| 辛集市| 定结县| 宁陵县| 游戏| 冕宁县| 玉溪市| 和林格尔县| 黄龙县| 广东省| 黎平县| 白山市| 邵武市| 福州市| 恩平市| 东乌| 神农架林区| 留坝县| 绥棱县| 通许县| 怀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