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西安打造全國最具安全感城市
公安民警守護古城平安(資料圖片) 記者 王旭東 攝
“明廚亮灶”讓食品安全看得見(資料圖片) 記者 雷偉東 攝
交通安全知識進校園(資料圖片) 記者 雷偉東 攝
“雪亮工程”成為守護古城平安的“科技利劍”(資料圖片) 記者 王旭東 攝
建設平安西安,打造全國最具安全感城市,是全體西安人民的心愿和期盼。我市以“平安地圖”為抓手,創新“互聯網+社會治理”新模式,西安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平安建設取得了良好效果。
“保一方平安、富一方百姓、養一方山水是我們的政治責任!要扎實開展爭創‘平安鼎’活動,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西安,打造全國最具安全感城市。”2018年7月23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市委建設平安西安領導小組組長王永康在建設平安西安、開展爭創“平安鼎”活動動員部署大會上這樣說道。
平安西安建設從此邁向更高水平和新的階段!
層層簽訂“軍令狀”
全市爭創“平安鼎”
在千年古都厚重的文化底蘊中,“鼎”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以鼎之厚重、大氣和深刻寓意,表達對平安西安、長治久安的美好寄托,是市委、市政府的政治承諾、責任擔當和使命所系。
建設更高水平平安西安、開展爭創“平安鼎”活動,是深化平安西安建設的重要內容。旨在維護國家政治安全、促進經濟健康發展、保障社會秩序穩定、加強公共安全管理、確保人民安居樂業,建設更高水平平安西安,打造全國最具安全感城市。
2018年7月23日下午,西安市委、市政府與各區縣、西咸新區、開發區簽訂了《“建設平安西安、開展爭創‘平安鼎’活動”2018年度目標責任書》。通過在維穩信訪、社會治安、生產安全、食藥安全、環境安全、網絡安全、法治政府建設等多領域展開工作,著力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著力打造公平開放的營商環境,著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著力維護社會公共安全,著力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大平安”概念的提出,有利于構建條塊結合、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立體化工作格局;是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抓手,有利于促進各職能部門樹立新理念,研究新方法,探索新途徑,著力解決社會治理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提升社會服務管理水平;是順應人民群眾新期待的實際行動,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更好地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的新需求。
革故鼎新,鼎盛興旺,西安從此迅速掀起平安建設熱潮,為西安追趕超越發展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大數據建設”服務實戰
社會公共安全不斷向好
放在樓下的電動車沒了、手機被盜、車內財物不翼而飛……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小案件,卻影響著市民安全感、滿意度。
2018年4月起,西安警方對侵財類案件不再設門檻,在全國首家取消刑事侵財案件立案下限數額標準,把發生在群眾身邊的每起侵財小案都當作“大案子”來偵破,試圖通過一件件小案提升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去年以來,全市入室盜竊案同比下降27.2%,破案同比上升13%,盜竊電動車破案同比上升28.4%;“兩搶”接報警379起,同比下降55%,深挖破案397起,破案率105%,實現“雙搶”150天零發案,群眾安全感顯著提高。
高科技也不吝向小案投入。去年,西安警方推出一款“機不可失”APP深受市民歡迎。市民下載安裝后,可以對家中的貴重物品在網上報備,一旦丟失,可實現一鍵報警。公安機關對于查獲的疑似物品或是起獲的涉案贓物,通過后臺數據庫進行信息比對,能夠迅速驗證物品屬性是否涉案,并查找到物品失主。投用以來,“機不可失”APP共入庫涉案物品信息1.2萬余條并全部備份,收到線索舉報755次。
與此同時,全市掀起了一場識黑惡、掃黑惡的全方位“大掃除”。通過在重點地區、行業、領域重點突破,深挖徹查“保護傘”等做法,我市以“零容忍”的態度,堅決打擊黑惡勢力囂張氣焰,除惡務盡。截至2018年12月21日,全市共辦理涉嫌黑社會性質組織案12起,打擊處理組織成員201人。在偵惡勢力犯罪集團18個,刑拘215人。打掉涉惡團伙75個,刑拘420人。偵辦涉黑涉惡類案件1871起,打擊處理2470人。
西安警方在信息化工程建設上持續發力。全市安裝的288套人臉識別系統,抓獲網上逃犯1345人;通過信息關聯比對抓獲逃犯307人,為群眾提供幫助634人次。正在建設中的“雪亮工程”是全市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建設,在很多重特大案(事)件的預防、處置工作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的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實現重點公共區域視頻監控 “全域覆蓋、全網共享、全時可用、全程可控”。
12.4萬余名志愿者巡邏防控
公眾安全感達歷年最高水平
“自從我們社區有了巡邏隊,小區里再也沒有人反映誰家被人偷了,他們真是群眾的安全衛士。我們群眾也要向他們學習,積極參與到咱社區平安建設中。”這是蓮湖區勞動一坊社區居民王海云對社區“螢火蟲”志愿者巡邏隊的真切感受。
針對轄區地處市中心,流動人口多、反恐防暴壓力大、社會面管控難度大等特點,蓮湖區著力加強群防群治隊伍建設,組織德高望重、有知識、懂法律、有經驗、熱情高、敢擔責的離退休老黨員、老干部、老職工成立社區“螢火蟲”志愿者巡邏隊,鼓勵他們發揮余熱,參與社區平安建設,不斷夯實基層平安建設基礎。
2018年3月的一天,自強社區志愿者巡邏隊在夜間巡邏中發現轄區有居民在吵架,甚至發生了肢體沖突,巡邏隊見狀立即制止。后經詢問得知,兩家本是鄰居,因共同投資失敗產生經濟糾紛一直沒有解決,積怨已久。當晚雙方發生激烈爭吵,進而發生沖突,其中一方已拿出菜刀準備行兇,幸虧巡邏隊員及時發現制止,沒有讓事態進一步惡化,不然后果不堪設想。
據介紹,過去的一年,我市著力構建“以專門力量為主體、輔助力量為補充、社會義務力量廣泛參與”的大巡邏大防控格局,在全市組建了12.4萬余人的“紅袖章”平安志愿者隊伍,常態化設立“紅袖章”平安志愿者執勤點位3150余個,形成了覆蓋市、區縣、鎮街、村(社區)四級的“紅袖章”平安志愿者組織體系。
“見警察”“見警車”“見警燈”“見紅袖章”成為西安平安建設的名片。在2018全省公眾安全感測評中,西安市公眾安全感達到了歷年最高水平。
綜治基層網絡全覆蓋
保障人民安居樂業
79歲的李秀榮老人前些日子來到橋梓口社區,因為長期和兒媳就工資卡誰來保管的問題產生家庭糾紛,她希望通過社區調委會出面調解解決。了解到老人的訴求后,社區工作人員及時和李秀榮的兒媳交流,得知老人總忘了自己的工資卡放在哪,兒媳好幾次關掉正在經營的小賣部為老人掛失銀行卡。經社區工作人員調解,李秀榮每月的工資由兒媳領取后交由社區分配,其中1500元交給兒媳用于支付老人的三餐及日?;ㄤN,另外1200元由老人自己支配。
“多虧了社區出面調解,我和婆婆的矛盾才能順利化解。”李秀榮老人的兒媳感慨道。
我市不斷延伸綜治和平安建設工作觸角,建立健全了市、區縣、街鎮、村(社區)四級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網絡,對群眾訴求表達、矛盾化解、法律服務、權益維護等實行一站式優質服務、一攬子高效解決,實現綜治基層網絡全覆蓋。截至目前,共建成人民調解組織4031個,調解工作站3747個,專業性行業性人民調解組織45個,全市172個街道鎮、1077個社區、2074個村綜治維穩中心全部掛牌,綜治維穩中心信息平臺全部投入建設,綜治基層基礎更加穩固。
我市把推進基層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作為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深化平安建設、維護社會穩定的基礎工程來抓,與“雪亮工程”、平安地圖、視聯網等綜治信息化建設有效結合起來,明確工作目標,加強組織領導,強力部署推進。截至目前,共建成市級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1個、21個區縣開發區級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和172個街鎮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正在推進中,全市共劃分網格單元5856個,配備網格工作人員32710名。全市平安街鎮、平安村莊、平安社區、平安單位創建率分別達到96.5%、97.7%、97.3%和96.3%。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促進經濟健康發展
2018年4月17日,一個披著“區塊鏈”外衣的特大網絡傳銷案主犯鄭某被西安警方從上海押解回西安,“4·5”特大網絡傳銷案成功告破。這個傳銷團伙將當前熱門的“區塊鏈”概念打造成傳銷噱頭,建立網絡平臺發展下線,短短十幾天時間發展注冊會員1.3萬余人,涉案金額8000余萬元。
為提升服務效能,全方位助推營商環境提升,全市政法機關不斷創新服務機制,立足司法職能,綜合運用打擊、教育、監督、保護等多種手段,嚴厲打擊涉營商環境建設刑事犯罪,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保護民營企業家創新權益,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據介紹,我市結合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嚴厲打擊強迫交易、尋釁滋事、傳銷等各類破壞投資環境違法犯罪活動,共立經濟案843起,追贓2.49億元。依法打擊侵犯民營企業財產權利和民營企業經營者人身權利犯罪733起,切實保護民營企業及經營者合法權益。
同時,大力化解企業涉法涉訴問題。走訪或座談企業2225家,解決涉法涉訴問題458件,清理涉企涉商類積案219件,市政法委在“西安政法網”開設網絡舉報郵箱,向56家重點企業發放了《致全市企業的一封信》,接受企業反映各類涉法涉訴問題,督促政法部門及時解決辦理。
公安部門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完成“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建設任務,共上線運行便民助企業務227項。其中,實現“一次不用跑”93項、“最多跑一次”88項、可網上查詢預約46項。司法行政部門建立“一帶一路”服務窗口,主動提供各類國際民商事公證服務。
建設平安西安是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舉措,是護航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的關鍵支撐,是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抓手。建設平安西安也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系統工程,西安通過“奪鼎爭金”,一定能讓市民群眾住得安穩、行得安全、過得安寧,大西安正在努力成為全國最具安全感城市!
記者楊春燕、樊華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