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今年以來西安藍天數暫為0 生態環境部督導組抵達西安
1月11日晚,生態環境部督導調研組抵達陜西省西安市,連夜組織召開省市兩級環保部門和有關單位座談會,共同會商研判未來空氣質量變化形勢,聽取“一市一策”現場專家組成因分析,調度各地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開展情況。
今年1月1日以來,汾渭平原經歷一次長時間大范圍重度及以上污染過程,多個城市持續嚴重污染。為積極應對此次重污染天氣過程,指導推進汾渭平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有序開展,按照生態環境部黨組要求,由生態環境部大氣司帶隊,監測司、執法局和有關專家組成督導調研組,赴汾渭平原現場指導調度并開展調研。
1月12日,督導調研組赴國家電網西安分公司調度重點涉氣企業重污染天氣應急期間電量使用情況,并赴藍田縣現場調研工業園區多個企業應急減排措施落實情況,趕赴渭南市重點涉氣企業調研“一廠一策”應急措施制定和落實情況。
對調研中發現的企業認識不足、應急措施落實不利、預案操作性不強、地方執法檢查不到位、監督能力和手段不足等問題逐一深入交流,指導做好整改工作,舉一反三,不斷加強重污染天氣科學應對能力,提升現代化治理水平。
督導調研組指出,汾渭平原要充分發揮協作小組的協調聯動作用,落實好區域重污染天氣應急聯動方案,聯合應對重污染天氣。
今后幾天,督導調研組將繼續開展調研,對陜西省渭南市、山西省臨汾市應急減排措施落實情況和農村清潔取暖工作開展情況進行深入了解。 華商報記者 任婷
今年以來
西安藍天數暫時為0
15日,西安有望迎來空氣質量合格天
1月12日,西安仍然處在重度霧霾籠罩之下。華商報記者在陜西省空氣質量實時發布系統看到,西安市空氣質量指數(AQI)一直在200以上,屬于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為PM2.5。
從全省來看,除了西安外,渭南AQI為329,屬于嚴重污染,韓城、咸陽、西咸新區處于重度污染,銅川、漢中為中度污染。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2019年西安藍天天數暫時為0。根據官方預測,12日上午時段關中盆地內有弱西風,但午后徹底轉入靜穩。12日西安無法逃離重度污染。
氣象資料預測,14日午后有新一輪西北冷空氣南下救場,西安、咸陽、渭南三市有望在15日迎來空氣質量合格的機會。
根據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對2018年12月31日-2019年1月7日期間污染天氣的分析,關中地區地理位置特殊,唯一開口只有東北一隅,屬于典型的南北砌墻西邊扎口的口袋型地貌。關中地區口袋型地貌導致平日出現靜弱風時,其自身的污染不易擴散,易形成污染累積。
從顆粒物化學組分來看,污染期間二次污染物(硝酸鹽、硫酸鹽及銨鹽)占比較高,其中以硝酸鹽、銨鹽的增長幅度最大,說明本次是典型的二次污染事件,機動車、工業排放的氮氧化物二次轉化對此期間PM2.5濃度增長影響巨大。
西安市環保局提醒廣大市民:重污染天氣期間,兒童、老年人和呼吸道、心腦血管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盡量留在室內,避免戶外活動。建議公眾盡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綠色出行。 華商報記者 任婷 實習生 張亞亞 攝影 張杰
生態環境部衛星應用中心設立陜西遙感應用基地
重點監測生態環境日常和應急
1月10日,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以下簡稱“衛星中心”)與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在西安簽署生態環境遙感監測與應用戰略合作協議,在陜西省環境科學研究院設立“生態環境部衛星應用中心陜西遙感應用基地”。衛星中心主任高吉喜、副主任劉玉平,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廳長馮振東、副廳長李敬喜出席會議,張育奎副廳長主持會議。
根據國家和陜西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需要將建立長效機制,依托陜西遙感應用基地共同推動陜西省生態環境遙感領域各項工作,重點在生態環境遙感日常和應急監測、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國家公園和各類自然保護地監管等領域開展遙感監測與生態環境大數據綜合應用,全面提升陜西省環境遙感應用整體水平。 華商報記者 任婷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