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提案的本質是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反映和呼聲。提案辦理協商的過程,是政協委員關注民生、了解民情、反映民意的過程,也是黨委、政府傾聽群眾意見、回應群眾呼聲、接受群眾監督的過程。
省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共立案781件提案。其中,圍繞經濟建設提出提案299件,占總數38.4%;圍繞政治建設提出提案53件,占總數6.8%;圍繞文化建設提出提案81件,占總數10.4%;圍繞社會建設提出提案270件,占總數34.5%;圍繞生態文明建設提出提案78件,占總數9.9%。
北院門附近停車難?
將建公共停車場
來西安旅游,北院門回坊恐怕是必去的地方之一。但如果是開車前往,高峰期想找到一個停車位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文化藝術界別委員楊霜林看來,停車難題已經形成了遏制該地區旅游業發展的最大問題。在2018年省兩會中,他在提案中建議,加大停車場建設力度,整合現有停車資源。對此,西安市政府進行了答復。
根據《西安市停車場建設三年行動方案》,通過PPP模式,西安市擬在西華門十字東南角和蓮湖區機關大院東側建設地下公共停車場,擬新建停車位約450個。其中,西華門十字東南角停車場占地3000平方米,建設地下兩層,擬新建停車位150個。此外,蓮湖區機關大院東側停車場擬新建停車位300個。
同時,充分挖掘現有停車資源。主要是通過動員區域周邊單位、小區對外錯時開放停車位挖掘現有停車資源,目前,正在積極與陜西省中醫醫院對接協商,爭取其減少職工專屬地下停車位數量,盡可能增加向社會開放的車位數量。
大學城沒發展起來?
規劃建國際大學城
2018年省兩會上,來自經濟界別的委員劉科偉提交了一份名為《關于完善西安大學城城市功能、改善大學城生活與研學環境、培育建設環高校知識經濟圈的建議》的提案,其中提到,盡管長安大學城師生人數已超過20萬,但由于缺乏規劃,公共服務設施分布散亂,沒有形成較為集中的公共中心,導致設施規模經濟效益差,加上出行不方便,實質上制約了大學城內外科技與人才資源供求雙方的聯系。建議以完善大學城城市功能、培育“環高校(知識)經濟圈”為目標,編制大學城環境改造提升規劃。
西安市政府在答復函中透露,西安市規劃局已經組織開展了《長安國際大學城綜合提升規劃》編制工作,該規劃以問題為導向,在大學城建設的六個方面提出策略,即引才聚智、雙創聯動、國際引領、共享開放、便捷交通、生態宜居,努力打造具有特色的國際化大學城。到2020年,力爭吸引5萬高校人才到長安國際大學城創業,積極發展“大學生創業經濟”“校友經濟”;到2050年留住30余萬高校人才創新創業。
而對于該區域出行不便的情況,西安市交通局將編制長安區公交線網規劃,待長安區區內客運班線回購完成、修建配套公交場站后,將按照規劃分批逐步實施。
看病都得去大醫院?
有條件社區建健康驛站
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是政府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內容,也是優化衛生資源配置,有效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切入點和帶動促進衛生綜合改革的交匯點。
針對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陜西省委員會的委員們提出的《加強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建議》,省衛計委進行了答復。截至2018年3月,全省共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603所,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48所,社區衛生服務站355所。床位數3310張,人員數9978人。
下一步,將總結推廣我省城市社區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試點工作經驗,借鑒上海市“1+1+1”醫療機構組合簽約試點(即居民可自愿選擇一名家庭醫生簽約,并可再從全市范圍內選擇一家區級醫院、一家市級醫院進行簽約)等兄弟省市成功經驗,大力推廣西安市“一二四聯”服務模式。
同時,鼓勵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健康驛站室”,配置更新硬件設施,設置自助體質監測、康復訓練等設備,開展健康講座、養生論壇等居民喜愛的活動,營造溫馨舒適的“居民健康之家”,讓社區居民不但能體驗到實在的健康服務,還能享受專業醫生的貼心服務。
大力推廣中醫診療進社區工作,支持發展中醫藥保健,加快社區衛生中醫藥康復等服務發展。開展中醫藥預防、保健、康復和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積極應用針灸、推拿、拔罐、熏蒸等安全、有效、便捷、經濟的中醫藥適宜技術為社區群眾服務。
中小學作業太多?
省教育廳下發通知為孩子減負
“在對西安市中小學,尤其是小學階段實際調查及走訪時發現,有百分之六七十甚至更多的孩子,對各科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每天都難以按時完成,導致孩子睡眠嚴重不足,作業把孩子們壓得苦不堪言,學生家長意見很大。”在2018年的省兩會上,我省政協委員王越群針對“中小學生作業壓力大”這一問題,提出了《關于切實解決我省小學生家庭作業負擔過重問題的建議》。
王越群在調研走訪中發現,有一部分老師希望讓自己所教課程的作業,能夠占孩子家庭作業更多的時間。“有些任課教師都想擠掉其他老師的作業時間,這樣一來,各科老師作業綜合在一起,總量就非常多。”除此之外,他還發現很多老師并不完全按教材要求布置作業,而是按照學校統一購買的教輔材料布置作業,有的內容遠遠超出課程所學內容。
在省教育廳作出的提案復函中記者發現,省教育廳2018年4月就進行了答復,并明確表示將研究制定《陜西省中小學生作業管理辦法》。當年10月,陜西省教育廳就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發通知,要求教師布置作業不得超越課程標準、超越教學進度、超越學生能力布置集體性學生作業。同時,加強作業總量控制,積極推行“無作業日”,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同時要求,作業設計應克服書面作業的局限性,關注多維學習目標,鼓勵學生探索創新,體現新的育人理念和課堂教學改革思想。提倡研究作業的多樣化,編制適合學生年齡特點、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不同形式的作業。鼓勵以家庭勞動、閱讀欣賞、體育活動、社會實踐等活動類作業替代書面作業。(記者 石喻涵)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