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原登榮
征編出版38萬字的《陜西文史資料》,完成《陜西老同志回憶錄》出版工作,征集40萬字的辛亥革命口述史……一年來,省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創新史料征集方式,全力做好文史資料征編工作,與西安民間金融協會協作,征集陜西民間金融發展史料。
2018年4月15日至21日,468名省政協委員在陜西賓館參加了省政協委員培訓班。省政協文史委邀請省政協主席韓勇、副主席陳強,全國政協和省發改委領導、西北政法大學教授作專題輔導,進一步提升委員履職能力。
一年來,省政協文史委在做好文史資料征集和委員培訓學習工作的同時,把聚焦點放在了重點工作調研上。
“只有走出去、沉下來才能精準找到問題,更好建言獻策。”省政協文史委主任劉玉明道出了履職盡責的秘訣。他說,推動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呼喚政協開展更多高質量調研,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一年來,省政協文史委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精心組織政協委員開展調研,提出了不少“含金量”較高的意見建議,做到了重點調研有批示、有影響、有推動,助推我省更多支撐發展、惠及百姓的重點工作加速落實。
關鍵詞:有批示大力發展會展產業建議獲采納
經濟增速位居全國第五位,進出口增速、出口增速分別位居全國第二、第一,中歐班列開行列數同比增長6.1倍……2018年,在我省上半年交出的成績單背后,是大力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釋放出的強勁牽引力。
近年來,隨著西洽會、絲博會、楊凌農高會等展會釋放新的吸引力,世界多個國家、各省市相關部門和企業代表紛紛將關注目光投向陜西,會展產業作為“流動經濟”的重要方面,發展勢頭更加強勁。
為貫徹落實省政協黨組和韓勇主席的要求,2018年8月21日至22日,省政協文史委組織部分委員、專家,聯合省發改委、省商務廳組成調研組,在西安、楊凌就大力發展會展經濟,推進我省“三個經濟”高質量發展開展專題調研。
省政協文史委副主任、辦公室主任張莉娟介紹:“調研組到西安絲路國際展覽中心等8個場館實地調研,并與楊陵示范區、省會展中心、西安市會展辦等10余個部門單位開展調研座談,掌握了我省會展經濟發展現狀,發現了一些有待提升的問題。”
根據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和委員、專家建議,省政協文史委形成了《大力發展會展產業打造全方位互利合作》的調研報告和《我省會展產業發展應予以高度重視》的社情民意信息,建言助推我省會展經濟良性發展。
省政協文史委這條社情民意信息得到省委書記胡和平,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梁桂,副省長魏增軍的批示。胡和平指出,會展產業應該大力發展。
省政協文史委大力發展會展產業的調研報告,同樣受到重視,副省長魏增軍對報告作出批示。
關鍵詞:有影響我省多舉措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啟了新時代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征程。
省政協文史委敏銳意識到,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廣大農民根本福祉,必須搞好調研掌握實情,通過月度協商建言推進這項工作。
劉玉明介紹說:“去年9月,我們積極與有關廳局聯系,和相關市政協溝通,廣泛征求意見,在11月中下旬赴西安、渭南、延安開展調研,涉及8個縣(區)的34個村,同時商請寶雞、咸陽、漢中、商洛市政協協同調研,實現了全省區域調研全覆蓋。”
此次調研重點關注村容村貌、道路交通、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問題。調研過程中,調研組召開情況通報、座談會6次,走訪農戶46家,與村鎮干部、移民搬遷戶、留守婦女等60余人進行了隨機交流。
“上屆政協我就是文史委的委員,雖然每次調研我都積極參加,但像這么扎實、接地氣的調研還是第一次。”李小超委員感慨地說。
2018年12月10日,省政協召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月度協商座談會,省政府相關廳局負責人在會上表示,將加大力度改善我省農村人居環境。
“我們將加強村莊規劃編制管理,進一步優化村莊功能布局、滿足農民需要、體現鄉村特色,做到農房建設有規劃管理、行政村有整治安排、生產生活合理布局。”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韓一兵暢談舉措。
省生態環境廳廳長馮振東表示,力爭到2020年,實現全省鄉村綠色發展加快推進,農村生態環境明顯好轉,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工作體系機制基本形成,農業農村環境監管明顯加強。
“政府要從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農村環境整治工作支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共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工作。”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文引學當場表態。
關鍵詞:有推動兩處工業遺產入選國家級名單
陜西工業遺產遺存較多,是中國工業歷史與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見證了我省工業的興起、發展和變遷,是不可多得的工業文化財富。
“保護工業遺產,對于留住我省城市工業發展歷史記憶、豐富城市文明檔案、增強國民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劉玉明表示。
2018年7月9日至20日,省政協文史委組織部分委員和專家學者組成調研組,在省政協副主席張道宏帶領下,先后赴西安、寶雞、咸陽等5市,對我省工業遺產現狀及保護利用情況開展專題調研,同時商請銅川、榆林、商洛市政協開展協同調研。
調研了解到,我省大量工業遺產面臨不可逆損毀,不少珍貴遺產及檔案逐漸流失,工業遺產保護現狀亟待改善。此外,還存在相關部門對工業遺產作為文物保護的認知度較低、工業遺產遺存底數不清、宣傳和保護力度不大等問題。
“政府是保護主體,應積極探索全社會保護利用新路子。”為此,省政協文史委在調研報告中建議,加大輿論宣傳力度,建立省工業遺產保護聯席會議制度;推進全省工業遺產再普查,摸清“家底”;安排資金、出臺保護辦法,有效推動全省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工作健康發展。
據省政協文史委辦公室副主任張宇貞介紹,省工信廳采納了相關意見建議,委托西北大學成立專門課題組,形成了專題研究報告。同時協調拍攝相關專題電視劇宣傳工業遺產,積極推動我省工業遺產國家名錄申報工作。
2018年年底,我省王石凹煤礦、延長石油廠兩處工業遺產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這意味著省政協文史委此次調研成果順利落地轉化,這將為今后調研工作提供經驗借鑒。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