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省生態環境廳廳長馮振東
□記者 李榮
環境問題是百姓普遍關心的頭等大事。省生態環境廳作為主抓環保工作的職能部門,2018年,他們在改善空氣質量、水環境治理、農村環境整治上做了哪些工作?2019年又有哪些新舉措?省兩會召開之際,記者就此專訪了省生態環境廳廳長馮振東。
“3個四”助推收獲“陜西藍”
據省生態環境廳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全省10個設區市PM2.5平均濃度5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1%;關中8市(區)PM2.5平均濃度5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9%;平均優良天數同比增加4.1天。
對于來之不易的優良天數的增加,馮振東頗有感觸:“為打贏藍天保衛戰,我們主要從‘聚焦四個結構、緊抓四個重點、鞏固四個治霾’三個方面,扎實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省環境廳在聚焦四個結構上,狠抓“散亂污”整治,累計摸排“散亂污”工業企業27080戶,完成清潔能源替代104.3萬戶。在緊抓四個重點方面,全力推動汾渭平原大氣污染聯治,拆改燃煤鍋爐3929臺,實施天然氣鍋爐低氮燃燒改造3077臺;在鞏固四個治霾方面,對未完成2017年大氣考核指標的市(區)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成立陜西省大氣污染治理專家委員會,全省納入生態環境部考核的135家廢氣重點監控企業污染物排放超標率大幅下降。
對環境空氣質量影響巨大的鋼鐵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燃煤鍋爐拆改、燃氣鍋爐低氮燃燒改造、揮發性有機物以及柴油貨車污染等的治理,馮振東表示,2019年,省環境廳將堅持鐵腕治霾、科學治霾、協同治霾、依法治霾,以汾渭平原秋冬季攻堅為重點,加強重污染天氣應對,強化區域聯動治理。“我們還將開展機動式、點穴式大氣督察,強化工業源、生活源、移動源等污染治理和監管,積極推進關中地區清潔取暖、‘散亂污’企業及集群綜合整治。”馮振東對深入推進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充滿信心。
“四個方面”打好碧水保衛戰
據了解,2018年,全省50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80%,提前兩年超額完成我省“水十條”目標任務。渭河干流水質明顯好轉,出境斷面年均水質提高到Ⅲ類,為近20年來最好水平。
對于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的四個重要方面——重點流域、水源地、黑臭水體、排污口整治等,馮振東說,按照“一河一策”“一斷面一案”要求,他們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研分析,開展了縣級及以上地表水型水源地專項執法檢查以及黑臭水體專項督查整治。同時開展了國考斷面問題突出的入河排污口摸底和整治工作,建立排污口臺賬,重點整治污水處理廠、入河排污口超標排放。因此,全省消除黑臭水體25條,水環境治理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馮振東表示,2019年,省環境廳將加大排污口整治力度,做好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推進水源地規范化建設,開展縣級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治,嚴管生活污水直排和企業偷排。在加強城鎮污水處理、黑臭水體整治方面,省環境廳將建立健全風險防范機制,積極構建生態安全屏障。
多措并舉改善農村環境
農村環境整治的重點,是解決農村地區最為突出的水污染和垃圾污染問題。馮振東告訴記者,2018年,省環境廳在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和運行管理方面,采取典型引路、推廣示范的方式,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處理技術和管理模式。目前,在全省102個縣6429個建制村實施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一批污染治理設施建成使用,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000萬。
馮振東說,2019年,省環境廳將全面推進“青山、藍天、碧水、凈土”四場保衛戰和九項專項整治,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讓三秦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